第232章 春雨润田,商脉绵延迎客来(2/2)
建业走后,新学堂的工程进度快了不少。男人们忙著垒墙,女人们则轮流给工匠们送午饭,沈文玥也跟著帮忙,每天提著食盒去工地,还给工匠们绣了些擦汗的帕子,惹得大家都夸她懂事。仇先生则天天背著画板在村里转,一会儿给学堂的窗户改样式,一会儿给客栈的门廊加雕,连村口的石磨都被他画进了图纸里。
这天上午,周先生正在祠堂里教孩子们认字,忽然听到村口传来铃鐺声。傻柱跑进来喊:“许朗哥,西域来的商队!有骆驼,还有好多好看的布料!”
许朗连忙跟著出去看,只见村口的路上,十几匹骆驼排成一队,驼背上堆著五顏六色的布料和地毯,几个高鼻樑、深眼窝的西域商人正牵著骆驼往前走,为首的是个留著络腮鬍的汉子,看到许朗,立刻用生硬的汉话拱手道:“我们是从撒马尔罕来的,听说这里有好东西卖,特来看看。”
许朗请他们去祠堂歇息,西域商人打开一个锦盒,里面装著些红宝石和蓝宝石,闪闪发亮。“我们用这些宝石,换你们的罐头和药膏,”为首的汉子说,“还有你们的绣品,我们那边的贵族女人很喜欢。”
许朗看著宝石,心里盘算著。这些宝石在中原能卖不少钱,若是换成银子,就能买更多的木料和药材。他点点头:“可以,但宝石的价钱得找个懂行的人估一估。沈公子在苏州认识珠宝商,我让他帮著看看。”
沈文轩仔细看了看宝石,对许朗说:“这些都是上等的红宝石,每颗能值五十两银子。蓝宝石稍差些,每颗三十两。”西域商人听了很高兴,当即决定用十颗红宝石、二十颗蓝宝石,换五百罐罐头、三百罐姜枣膏,还有一百块绣帕。
交易谈妥后,西域商人又拿出些西域的布料,说是送给许朗的礼物。那些布料顏色鲜艷,上面绣著异域的纹,沈文玥看了眼睛都直了:“这布料做裙子肯定好看!大哥,我要用这个做件新衣裳!”
许朗把布料分给女人们,晓梅拿著块紫色的布料,说要绣件西域纹样的披风,沈文玥则拉著她,说要一起设计图样。西域商人在村里住了两天,每天都去绣坊和熬膏作坊看,临走时说,等秋天还要来,带更多的宝石和布料,换更多的货。
送走西域商人,新学堂的屋顶终於盖好了。工匠们在房樑上掛了串铜钱,说是討个“財源广进”的好彩头。周先生带著孩子们在学堂门口种下几棵桃树,沈文玥也跟著种了一棵,说等桃树结果了,要用来做桃罐头。
四月初,洛阳的建业捎来信,说分厂已经开工了,第一批邙山黄桃罐头已经做好,在洛阳城卖得很火,连开封的商號都来订货。许朗看完信,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当即让傻柱去镇上买些酒肉,晚上在祠堂摆几桌,庆祝一下。
晚饭时,祠堂里格外热闹。张奶奶燉了一大锅羊肉,晓梅和苏州绣娘做了些精致的点心,沈文玥还亲自下厨,做了道苏州的松鼠鱖鱼,酸甜可口,引得眾人连连称讚。仇先生喝了口米酒,指著客栈的图纸说:“再过一个月,客栈就能封顶了,到时候我再设计些楹联,掛在门口,保证气派!”
周先生也笑著说:“等学堂完工,我就去镇上请两位先生,一位教识字算帐,一位教书画,让村里的娃都能读书明理。”
许朗端著酒杯站起来,看著满屋子的笑脸,心里暖意融融:“这半年来,多亏了大伙齐心协力,清溪村才能有今天。新学堂、新客栈、新商路,都是靠大家的手干出来的。我敬大家一杯,希望咱们的日子,能像这米酒一样,越酿越甜!”
眾人纷纷举杯,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响亮。沈文玥端著果汁,跟著起鬨:“我也要敬大家!等我把屏风绣好,就留在清溪村,跟大家一起做绣品,一起卖罐头!”
沈文轩无奈地摇摇头,却也没反对。许朗看著沈文玥亮晶晶的眼睛,忽然觉得,清溪村就像一块磁石,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人来这里扎根、奋斗,而这些人的到来,又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热闹、更加有希望。
夜深了,眾人渐渐散去。许朗和沈文轩坐在祠堂的门槛上,看著天上的星星,远处的溪流声潺潺作响。“许朗兄,”沈文轩忽然说,“我打算在苏州开一家清溪村特產店,专门卖咱们的罐头、药膏和绣品,你觉得怎么样?”
“好主意!”许朗眼睛一亮,“这样苏州的人就能更方便买到咱们的货了。若是卖得好,还能在杭州、扬州也开分店。”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商路谈到手艺,从学堂谈到客栈,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远处的山村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混著虫鸣,谱成一首寧静的夜曲。许朗知道,清溪村的故事还在继续,而那些即將到来的日子,一定会像春天的桃一样,开得热烈而灿烂。
第二天一早,许朗就带著人去后山砍竹子,准备编些新的竹筐装罐头。沈文玥也跟著去了,拿著把小斧头,学著眾人的样子砍竹子,结果不小心砍到了手,疼得眼泪直流。晓梅连忙拿出隨身携带的药膏给她涂上,又用布条包扎好,嗔怪道:“你一个姑娘家,別跟著瞎凑热闹。”
沈文玥吐了吐舌头,却还是不肯走,坐在一旁看眾人编竹筐。傻柱编竹筐的手艺最好,手指翻飞间,一根竹子就变成了一个结实的竹筐。沈文玥看得好奇,让傻柱教她,傻柱挠挠头,笨手笨脚地教起来,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中午时分,鏢队从兰州回来了,还带了个好消息——姜枣膏在西北卖得极好,兰州的商號特意送了块“济世良品”的牌匾,说是要掛在熬膏作坊的门口。鏢师们还带来了些西北的特產,有葡萄乾、哈密瓜干,还有一件羊皮袄,说是给许朗的。
许朗接过羊皮袄,摸了摸上面的毛,又软又暖和。他让张奶奶把葡萄乾和哈密瓜干分给孩子们,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小石头捧著一把葡萄乾,跑到许朗跟前说:“许朗哥,这葡萄乾真甜,比还甜!咱们能不能也种些葡萄?”
许朗愣了愣,隨即笑道:“等秋天,咱们就去西北买些葡萄苗回来,在后山开闢块地种葡萄,到时候做葡萄乾、酿葡萄酒,肯定好吃。”小石头乐得蹦起来,拉著其他孩子去后山选地,说要给葡萄苗找个最好的地方。
下午,仇先生忽然找到许朗,手里拿著张图纸:“许东家,我想在客栈旁边盖个戏台,你看怎么样?以后客人住店的时候,还能看看戏,热闹热闹。村里有喜事,也能在戏台上办,比在祠堂门口方便多了。”
许朗看著图纸,戏台的位置正好在客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