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春风送暖,商路初开万象新(2/2)

孩子们围著工地跑前跑后,捡些小石子当玩物,小石头捧著周先生给的描红本,凑到许朗跟前:“许朗哥,学堂盖好后,我能天天来念书吗?”许朗摸了摸他的头:“不光你能来,村里所有的娃都能来,还管午饭呢。”小石头乐得蹦起来,拉著其他孩子去报信,不一会儿,工地上就响起一片欢呼。

傍晚时分,村里开始掛灯。女人们用彩纸糊了兔子灯、莲灯,孩子们则提著自己做的萝卜灯,在巷子里跑来跑去。祠堂门口的空地上,许朗让人搭了个戏台,村里的后生们排了出《愚公移山》,虽然唱得磕磕绊绊,却引得台下笑声不断。

苏晚提著盏走马灯走过来,灯上画著清溪村的四季风光,转起来的时候,就像把一年的光景都看了遍。“沈公子托人捎来的烟还有些,今晚放了吧?”苏晚轻声说,“孙大夫说,正月十五放烟,能驱散晦气。”

许朗点点头,让傻柱去搬烟。当第一簇烟在夜空炸开时,正在看诊的孙大夫走出祠堂,望著漫天星火,捋著鬍鬚笑道:“好地方,好人家,这清溪村的日子,怕是要比烟还热闹呢。”

戏台上的锣鼓声、孩子们的欢笑声、烟的爆裂声混在一起,飘向远处的山谷。许朗望著身边的苏晚,她的脸颊被灯火映得通红,眼里盛著星光,像藏著整个春天。他忽然想起去年腊八那天,祠堂里飘著的腊八粥香,那时的清溪村,还只是个在寒风里瑟缩的小村落,而现在,它正像这正月十五的灯,一点点亮起来,暖起来。

“许朗哥,苏州的船来了!”一个后生从河边跑过来,手里挥舞著封信,“沈公子说,他后天就到,还带了位懂建筑的先生,说是来帮咱设计新客栈的!”

许朗接过信,借著灯火展开,沈文轩的字跡清雋有力,说他在苏州找到了位曾给皇家园林画图样的老先生,定能让清溪村的客栈既雅致又实用。信的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写著:“盼与君共赏清溪春景。”

远处的烟还在继续,照亮了河面上融化的冰层,也照亮了岸边新抽芽的柳丝。许朗抬头望向天空,一轮圆月掛在树梢,清辉遍洒,仿佛在为这热闹的村庄祝福。他知道,这个冬天快要过去了,而清溪村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一早,许朗就带著人去河边清理码头。去年冬天结的冰已经化得差不多了,河面上泛著粼粼波光,几只水鸟在岸边啄食。傻柱拿著长杆,把水里的枯枝败叶捞上来,嘴里哼著新编的小调:“清溪河,水悠悠,载著货船到苏州……”

建业拿著帐本,跟许朗核对著开春的计划:“新客栈的地基得赶紧打,沈公子带来的先生说,最好用青石奠基,防潮耐用。绣坊的订单已经排到四月了,晓梅说要再招十几个绣娘。还有兰州的姜枣膏,鏢队说西北的商號都来要货,得赶紧扩大熬製的作坊……”

许朗听著他一桩桩念叨,心里渐渐有了谱。他望向远处的山路,那里已经有村民赶著牛车上山了,车辙印在融雪的泥地里,弯弯曲曲,像条通往远方的路。这条路,他们走了整整一年,从春到冬,从寒到暖,如今终於看到了繁似锦的希望。

“先把码头修宽些,”许朗指著河边的滩涂,“让沈公子的船能直接靠岸。再去后山砍些竹子,编些竹筐,装罐头用。对了,让晓梅把绣坊的图样多画些新样式,沈公子说苏州那边时兴淡雅的纹。”

正说著,河边传来一阵喧譁,原来是沈文轩的船到了。许朗连忙迎上去,只见沈文轩穿著件湖蓝色的长衫,站在船头向他招手,身后跟著个背著画板的老者,想必就是那位建筑先生。

“许朗兄,別来无恙!”沈文轩跳上岸,握著许朗的手笑道,“我给你带了位贵客,这位是仇先生,曾主持过苏州拙政园的修缮,这次特意请他来给新客栈出出主意。”

仇先生拱手行礼,目光扫过清溪村的山水,连连点头:“好山好水,好景致,在这里盖客栈,真是得天独厚。”他打开画板,拿出纸笔,当场就画了起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客栈的轮廓,背山面水,白墙黛瓦,竟与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

许朗请两人去祠堂歇息,路上,沈文轩说起苏州的近况:“你们的罐头和绣帕在苏州卖疯了,尤其是那虎头鞋,官宦人家的孩子几乎人手一双。我这次来,还带了几个苏州的绣娘,让她们跟晓梅姑娘交流交流手艺。”

走进祠堂,孙大夫正在给最后一个老人诊脉,见沈文轩来了,便起身笑道:“沈公子果然守信,开春就到了。”沈文轩连忙行礼:“孙大夫安好,晚辈多谢您来清溪村义诊。”两人寒暄了几句,仇先生却被墙上孩子们写的“福”字吸引了,指著其中一个歪歪扭扭的字说:“这字虽不成体,却有股子灵气,比城里学堂里教的工整字有趣多了。”

周先生闻言笑道:“仇先生若是不嫌弃,等新学堂盖好,不妨来给孩子们上几节书画课。”仇先生眼睛一亮:“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我正想找个清静地方,教教孩子画画,陶冶性情。”

眾人正说著,晓梅带著几个苏州绣娘走进来,那些绣娘穿著素雅的旗袍,手里捧著绣绷,上面绣著精致的苏绣。晓梅红著脸给许朗介绍:“沈公子说,让她们教我们苏绣的针法,我们教她们清溪村的配色,互相学学。”

一个苏州绣娘拿起晓梅绣的帕子,看著上面的牡丹,讚嘆道:“这配色真大胆,红得像火,绿得像翡翠,比我们苏州的雅致绣法多了几分鲜活气。”晓梅也拿起苏绣的帕子,看著上面的游鱼,小声说:“这鱼像活的一样,针脚细得都看不见,真厉害。”

许朗看著她们互相討教的样子,心里暖意融融。他忽然明白,清溪村的春天,不只是冰雪消融、草木发芽,更是这样你来我往的交流,是不同技艺的碰撞,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因为这片土地而聚在一起,共同编织一个更热闹、更鲜亮的未来。

傍晚时分,孙大夫要回兰州了,许朗带著眾人去河边送行。鏢队的马车已经备好,孙大夫站在车旁,从药箱里拿出个瓷瓶递给许朗:“这是我配的强身健体丸,让村里的孩子们每天吃一粒,能少生病。等秋天我再来,给你们看看新学堂的孩子们。”

马车缓缓驶远,消失在山路的拐角。沈文轩望著车影,感慨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但有缘总能再聚。就像这清溪河的水,流到苏州,流到兰州,最终还是会带著各地的故事,回到这里。”

许朗点点头,看向正在岸边写生的仇先生,他的画板上,夕阳下的清溪村正被染成一片金红,码头边的船、祠堂的飞檐、远处的山峦,都在画纸上安静地流淌。苏晚提著灯笼走过来,灯光落在画纸上,仿佛给这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