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祭灶神,守岁末,灯火照亮团圆路(2/2)
苏晚在给孩子们缝新袜子,红布做的,上面绣著小元宝。“三十晚上得穿新袜子,”她把袜子套在念秋的脚上比划,“踩在地上,步步生金。”晓梅则在叠红包,用红纸叠成小小的方包,里面要装些压岁钱,“压在枕头底下,能辟邪。”
离过年只有一天了。祭灶的瓜还甜在舌尖,祭祖的香火还飘在屋里,窗外的雪还在簌簌落。每个人的心里都像揣著个暖炉,热烘烘的。这祭灶的虔诚里,藏著对平安的祈愿;这祭祖的恭敬里,裹著对根脉的眷恋。就像这越下越大的雪,盖著满院的期盼;就像这屋里不灭的灯,照著团圆的路。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太阳出来了,把院子照得亮堂堂的。屋顶上的雪像盖了层白被,院里的红灯笼上掛著冰碴,像串起的红玛瑙。念秋和月娥推开院门,雪没到了小腿肚,两人踩著雪“咯吱咯吱”跑,身后留下两行小小的脚印。
傻柱和许朗在扫雪,扫帚划过雪地,露出下面的青砖。“得扫出条路来,”傻柱喘著气说,“不然三十晚上拜年的人来了,得踩一脚泥。”建业在堆雪人,用雪滚了个大大的身子,又滚了个小小的脑袋,念秋跑去屋里拿来红绸子,给雪人系在脖子上,月娥则把自己的小灯笼掛在雪人手里,雪人一下子就活了,像个守院的小將军。
苏晚在贴福字,大门上、堂屋门上、灶房门上,都贴上了红福字,有的正著贴,有的倒著贴。“倒著贴,就是福到了,”她给念秋解释,“咱盼著福气早点来,多来些。”晓梅在贴年画,除了堂屋的“五穀丰登”,还在孩子们的床头贴了“连年有余”,画著个胖娃娃抱著条大鲤鱼,“让孩子们睡得香,长得壮。”
灶房里,已经开始忙活年夜饭了。苏晚在燉红烧肉,肉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煮著,酱油的香味混著肉香飘出来,馋得念秋总往灶房跑。“还得燉一个时辰,”苏晚笑著把她往外推,“燉到肉烂了,入口即化才好吃。”晓梅在炸丸子,素丸子、肉丸子,摆了满满一桌子,“素丸子清爽,肉丸子香,各有各的味儿。”
张奶奶在包饺子,肉馅的、素馅的,分开放在盖帘上。“饺子要捏得紧,”她教念秋,“不然煮的时候会破,漏了馅可不吉利。”念秋学著捏,捏出来的饺子歪歪扭扭的,像只只小元宝,张奶奶笑著说:“这样才好,元宝就得胖乎乎的。”
晌午的时候,村里的鞭炮声越来越密,像炒豆子似的,“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傻柱把大鞭炮掛在了院门口的老槐树上,红通通的一串,像条长长的红蛇。“等天黑了就放,”他拍著手说,“让全村都听听咱院的响,咱院的年,过得热闹!”
许朗在给灯笼掛蜡烛,每个灯笼里都放上两根新蜡烛,用铁丝固定好。“得固定牢,”他仔细检查著,“不然蜡烛倒了,会把灯笼烧了。”念秋提著个小灯笼,跟著他转,嘴里数著:“一个、两个、三个……一共五个灯笼,晚上都点亮,像五颗星星。”
下午,开始贴门神。大门上的门神是秦琼和尉迟恭,画像印得色彩鲜亮,两人身披鎧甲,手持兵器,威风凛凛。“贴得高些,”傻柱站在梯子上,许朗在底下指挥,“得让门神看住大门,不让小鬼进来。”贴完门神,又在门框上贴了些金银纸剪的元宝,“给门神当俸禄,让他们尽心守著。”
苏晚把压岁钱装进红包里,每个红包里装著五毛压岁钱,用红纸包得方方正正的。“这是给念秋和月娥的,”她把红包放在炕头的柜子上,“等守岁的时候给她们,压在枕头底下,保一年平安。”晓梅也拿出自己做的小布老虎,塞在孩子们的枕头底下,“布老虎能辟邪,比压岁钱还管用。”
傍晚时,太阳慢慢落下去,把西边的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傻柱搬来桌子,放在院里,把年夜饭的菜一样样往桌上端。红烧肉油光鋥亮,燉排骨香气扑鼻,炸丸子金黄金黄,素三鲜清清爽爽,还有盘凉拌木耳,黑亮亮的像撒了把黑珍珠。“菜齐了,”傻柱擦了擦手,“就等天黑放鞭炮,吃年夜饭了。”
念秋和月娥换上了新罩衣,头上扎著新头绳,兜里揣著新荷包,蹦蹦跳跳地在院里转。“我闻著肉香了,”念秋吸著鼻子说,“比上次傻柱叔做的红烧肉还香。”月娥拉著她的手,“快看,灯笼亮了!”
许朗点亮了第一盏灯笼,烛光透过红纸照出来,把“福”字的影子投在地上。接著,第二盏、第三盏……五盏灯笼都亮了,院里一下子就红了,像落满了晚霞。灯笼底下的金纸穗在风里晃,“叮噹”作响,像在唱支过年的歌。
天黑透了,傻柱点燃了院门口的大鞭炮。引线“嘶”地燃尽,“噼里啪啦”的响声震得人耳朵疼,红色的鞭炮碎屑像雨一样落下来,铺在雪地上,像块红地毯。全村的鞭炮声都响了起来,此起彼伏,把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张奶奶端起酒杯,对著大家说:“来,咱乾杯,祝咱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孩子们长高高,大人们多挣钱!”大家都举起杯,米酒的甜香混著菜香,在空气里瀰漫。念秋和月娥用饮料代替酒,也学著大人的样子乾杯,饮料洒了一身,却笑得比还甜。
年夜饭吃了很久,大家边吃边说,说著今年的收成,说著明年的打算,说著孩子们的趣事。雪又开始下了,落在灯笼上,落在酒杯里,落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凉凉的,却让人心里暖融融的。
守岁的时候,大家围在炕上,嗑著瓜子,吃著果,听张奶奶讲过去的年。念秋和月娥拿著压岁钱,高兴得睡不著,把红包压在枕头底下,又把布老虎抱在怀里。窗外的灯笼还亮著,红光照进来,把每个人的脸都映得红红的。
“快到子时了,”许朗看著窗外,“过了子时,就是新年了。”傻柱拿出剩下的鞭炮,“等子时一到,咱再放一掛,辞旧迎新!”
子时的钟声仿佛从远处传来,“咚——咚——”,一声比一声响亮。傻柱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再次响起,像在为新年鼓掌。念秋和月娥趴在窗边,看著外面的烟,一朵又一朵,在黑夜里绽放,像天上的星星落了下来。
“新年到了!”念秋喊著,月娥跟著喊,声音在院里迴荡。
新的一年,就在这灯火里,在这笑声里,在这满院的甜香里,悄悄来了。院里的红灯笼还亮著,像颗颗跳动的心,照亮著团圆的路,也照亮著新一年的期盼。这便是年的味道,是团圆的暖,是期盼的甜,是藏在指尖的爱,是映在灯火里的暖,岁岁年年,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