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霜降临,仓廩实,炊烟起处话年成(2/2)
日头升到头顶时,粮仓收拾得差不多了,新谷装在最里面的囤子,陈谷放在外面,玉米串成大串掛在房樑上,金灿灿的像帘子。建业从粮仓里出来,拍了拍身上的谷糠,看见傻柱编了半院子的筐子,有大有小,还有几个圆鼓鼓的箩筐。“你这手艺真是没说的,”他拿起一个小筐,筐底编得严丝合缝,“下午我跟你去镇上,把这些筐子卖了,换点钱回来,顺便扯几尺布,给大家做新衣裳。”傻柱眼睛一亮:“真的?我还从没去镇上卖过东西呢。”许朗接话:“我也去,顺便看看供销社有没有新到的煤油,家里的快见底了。”
晌午吃菠菜面,麵条擀得又薄又宽,菠菜绿莹莹的,臥在碗里像朵。念秋吃得最快,小嘴巴油乎乎的,吃完还举著空碗喊:“还要!还要!”晓梅给她又盛了小半碗,笑著说:“慢点儿吃,锅里还有呢,別噎著。”张奶奶看著她吃,忽然想起什么:“后儿是十月一,该给老祖宗上坟了。建业,你去割二斤肉,再买几刀纸,咱去给你爹娘磕个头。”建业点头:“知道了奶奶,下午去镇上顺便买了。”
下午,建业、许朗和傻柱推著独轮车去镇上,车上放著傻柱编的筐子,还有晓梅晒的干辣椒和苏晚醃的萝卜乾,打算一併卖了。出了村,路两旁的白杨树叶子落了一地,踩上去沙沙响,风一吹,光禿禿的树枝呜呜地叫,像在哭。傻柱第一次去镇上,一路看东看西,看见田埂上的野菊还开著,黄灿灿的,就摘了一朵別在耳朵上,引得建业和许朗直笑。
到了镇上,集市还挺热闹,卖菜的、卖肉的、修鞋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他们找了个角落把筐子摆开,傻柱编的筐子样式好看,又结实,很快就有人来问价。一个挎著篮子的大婶拿起一个箩筐:“这筐子多少钱?我看著比供销社的还好。”建业说:“您要是真心要,给五毛就行,成本价。”大婶掂量了掂量:“值!给我来两个,一个装菜,一个装衣裳。”不一会儿,十几个筐子就卖出去大半,干辣椒和萝卜乾也被人买走了不少。
傻柱拿著卖筐子的钱,手指都在抖:“这……这就挣了五块多?”建业拍著他的肩膀:“你这手艺,以后饿不著了。”许朗去供销社买煤油,回来时手里还拎著个纸包:“看见有水果,给念秋买了两块。”
路过肉铺,建业割了二斤五肉,又去杂货铺买了纸钱和香烛。往回走时,傻柱看见有人在卖麦芽,黏糊糊的缠在竹籤上,就买了一根,说要给念秋尝尝。“这粘牙,小孩子吃的时候得看著点。”建业叮嘱他,傻柱连连点头,把纸包得严严实实的。
回到村里时,天已经擦黑了,炊烟在各家屋顶裊裊升起,混著饭菜的香味飘过来。念秋看见他们回来,顛顛地跑过来,看见傻柱手里的麦芽,眼睛都直了。傻柱赶紧把递给她,她舔了一口,甜得眯起了眼睛,小舌头在上打著转。
晚饭燉了五肉,肥肉燉得入口即化,瘦肉也烂乎,汤汁浇在玉米饭上,香得人能多吃两碗。张奶奶夹了块瘦的给念秋:“慢点吃,肉多著呢。”建业喝著酒,跟许朗说:“明儿上完坟,咱去把那几棵老榆树砍了,劈成柴火,够烧一冬天了。”许朗应著:“我去叫上二柱子和三娃子,人多干活快。”
夜里,张奶奶把给老祖宗准备的供品摆出来,有蒸好的馒头,还有两块新买的糕点,用红纸包著,看著就喜庆。晓梅和苏晚在缝衣裳,灯光下,针脚在布面上游走,把的暖、布料的软,一点点缝进衣料里。“这蓝布给建业做件褂子,他穿蓝色好看。”晓梅比划著名布料,“许朗那件用灰布吧,耐脏。”苏晚点头:“我这手里的布给念秋做件小袄,上面的小蝴蝶绣得真好看。”
念秋已经睡熟了,嘴角还沾著点渣,小手里攥著傻柱给她编的小蚂蚱,是用红高粱杆做的,栩栩如生。建业和许朗在炕头算帐,今年的收成、卖粮食和筐子的钱,一笔一笔记在纸上,算著算著,两人都笑了。“除去买布票、煤油票的钱,还能剩下二十多块,”建业把纸折好放进兜里,“开春买些菜种子,再给猪圈添两头小猪崽,日子准能更红火。”
窗外的霜又厚了些,月光洒在地上,白得像雪。风从树梢掠过,带著远处的狗吠声,还有谁家的纺车在嗡嗡地转。张奶奶看著灯下忙活的孩子们,听著念秋均匀的呼吸声,心里像揣了个暖炉。这霜降虽冷,可仓里有粮,身上有衣,身边有人,日子就过得踏实。等过了这冬,开春又是一茬新绿,日子就像这庄稼,一茬接一茬,总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