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金秋团圆时的传承味(2/2)

三大爷的重孙子突然举著画板跑过来,上面画著满院的人:许朗在掛玉米,苏晚在揉面,傻柱在炒菜,孩子们在追跑,每个人脸上都带著笑。“太爷爷,我把咱们都画下来了!”小伙子指著画里的葡萄藤,“这藤上结了三个果,代表太爷爷、爷爷和我。”许朗摸了摸他的头,老镜滑下来都没察觉:“好小子,画得比我当年教夜校学生时强。”

傍晚时,有人提议猜灯谜。念秋找了红纸裁成条,苏晚提笔写字,她的字娟秀有力,是年轻时在夜校跟著许朗学的。“『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打一动物。”小远抢著念,二宝举著铁皮青蛙喊:“是青蛙!太爷爷修的青蛙!”眾人拍著手笑,苏晚又念一张:“『一物生得巧,地位比人高,戴上御风寒,脱下有礼貌』——打一家常物。”建业指著苏晚纳的鞋底:“是鞋!太奶奶做的鞋!”

月亮爬上来时,院里摆上了月饼。傻柱把最大的五仁月饼掰成八瓣,先给许朗苏晚递过去:“老规矩,先敬长辈。”小远举著月饼对月喊:“月亮婆婆,尝尝我们家的桂糕!”月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在人脸上投下细碎的影,建业给念秋剥著冬枣,念秋给苏晚捶著背,大宝二宝趴在傻柱腿上听他讲过去的事。

许朗看著满院的人,突然想起五十多年前的中秋。那时候物资紧,他把单位发的月饼切成十二份,全院人分著吃,秦淮茹的丈夫刚牺牲,她抱著孩子掉眼泪,傻柱往孩子兜里塞了块,苏晚悄悄把自己的月饼瓣给了她。那时的月亮也这么圆,只是院里的人比现在少,笑声却一样亮。

“太爷爷,您看!”小远举著张灯谜跑过来,是张空白的红纸,“这个谜底是啥?”许朗接过纸,在上面写了两个字——“团圆”。苏晚凑过来看,笑著说:“这谜底,得咱们院的人一起猜才对。”傻柱在一旁啃著月饼,含混不清地接话:“啥谜底?不就是咱一家子在一块儿嘛!”

夜风带著桂香飘进来,吹得玉米串轻轻晃。许朗觉得这秋天的味道,比桂糕还甜,比燉肉还暖。他望著天上的圆月,又看看院里闹哄哄的人影,忽然明白——所谓传承,哪只是手艺和物件?是这满院的笑声,是祖孙四代围坐的圆桌,是孩子们嘴里的“太爷爷”“太奶奶”,是一代又一代人,把日子过得像这中秋的月亮,圆圆满满,亮亮堂堂。

二宝突然指著天上喊:“月亮跟著我们回家!”眾人都抬头看,月光果然追著院子跑,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串在一起的线。建业掏出手机拍全家福,镜头里,许朗苏晚坐在中间,傻柱搂著小远,念秋抱著二宝,大宝扒著桌沿,秦淮茹的重孙女举著南瓜饼……每个人都在笑,连掉在地上的玉米粒,都像在跟著笑。

夜深时,孩子们都睡熟了。苏晚和念秋在灯下收拾残局,晓梅在给许朗捶腿,傻柱蹲在灶台边,给明天要带的桂糕装盒。许朗看著窗外的月亮,忽然哼起年轻时教学生的歌,调子有点跑,却被苏晚接了过去,两人一唱一和,像几十年前在夜校时那样。

傻柱听著听著,抹了把脸:“明儿我再炸点面鱼儿,让孩子们带路上吃。”

苏晚笑著应:“我再纳两双鞋底,给双胞胎寄去。”

许朗摸出老镜戴上,开始修白天被小远摔坏的竹筐,刨子刮著竹片,发出“沙沙”的响,像在说:日子啊,就这么过,一辈辈,一年年,总有新的盼头,总有无尽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