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春归檐下的新期许(1/1)

正月里的雪还没化尽,院角的积雪下却冒出点新绿。许朗蹲在菜园边扒开雪看,是去年埋下的菠菜籽发了芽,嫩得像抹了层油。他往土里埋了把草木灰,是傻柱烧火时特意留的,说“开春的菜就得餵点『火气』”。

“许大哥,帮我看看这灯笼线?”三大爷举著个坏了的红灯笼,线头子缠成了乱麻。他过年时总爱掛灯笼,今年却不小心被孩子扯断了线,急得直搓手。许朗接过灯笼,从储藏室翻出卷新线,手指虽然不如年轻时灵活,却缠得又快又稳,“好了,掛高点,別让孩子够著。”

三大爷刚把灯笼掛好,院门口就传来自行车铃鐺响。望春驮著个大纸箱进来,车后座压得咯吱响。“爸,妈,单位发的新茶!”他把纸箱卸在廊下,额头上冒著汗,“今年的龙井,您俩泡著喝。”晓梅跟在后面,手里拎著个竹篮,里面是刚从集上买的草莓,红得发亮,沾著点晨露,“小远说给太爷爷太奶奶尝鲜。”

苏晚正在屋里缝鞋垫,是给二大爷做的,他总说“老寒腿离不得厚鞋垫”。针脚密密麻麻,像撒了把星星,“快进屋,我煮了元宵,黑芝麻馅的。”她往晓梅手里塞了双拖鞋,“集上冷吧?看你冻得鼻尖都红了。”

傻柱的厨房飘出甜香,是在蒸枣糕。他把红枣去核,掺著玉米面揉成团,蒸出来的糕金灿灿的,透著股枣子的蜜甜。“苏老师,尝尝我新琢磨的方子!”他端著块糕进来,上面还冒著热气,“加了点小米麵,更软和,您牙口能咬动。”苏晚掰了块放进嘴里,甜丝丝的暖意从舌尖漫开,“比年轻时你妈蒸的还香。”

秦淮茹带著重孙子来串门,孩子手里举著只风箏,是望春用竹篾扎的,糊著张旧报纸,上面印著许朗写的春联残片。“这风箏能飞不?”孩子仰著小脸问,袄上还沾著葫芦的渣。秦淮茹拍了拍他的背,嗓门洪亮:“你望春爷爷手巧,准能飞!等天暖了让他带你去广场放。”

二大爷的鱼缸里新添了几尾小金鱼,是他儿子从鸟市场买的,红的、白的、的,围著那尾墨龙后代游,像朵会动的。他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拿著根水草,慢悠悠地往缸里放,“这院啊,就得有活物才热闹。”三大爷蹲在旁边,手里转著核桃,突然一拍大腿:“哎呀,忘了给孩子们分!”说著就往兜里摸,摸出块水果,剥开纸塞给秦淮茹的重孙子,“甜不?这是过年剩的,比新更润。”

念秋带著学生来写生,这次画的是院里的春色。“看那菠菜芽,还有灯笼下的积雪,一冷一暖才是春天。”她指著菜园对学生说,手里的粉笔在画板上勾勒,动作像极了当年苏晚在黑板上写字的样子。有个小姑娘指著傻柱晾在绳上的蓝布衫,“老师,那件衣服像不像天空?”念秋笑了:“像,也像你太爷爷年轻时穿的那件工装。”

晌午的太阳暖起来,晒得人身上发懒。许朗躺在藤椅上打盹,手里攥著望春买的新茶盒,茶香混著菠菜芽的青草气,飘得满院都是。苏晚坐在旁边择薺菜,是晓梅从野地挖的,绿油油的带著根须,“晚上包薺菜饺子,你最爱吃的。”许朗“嗯”了一声,半梦半醒间,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苏晚也是这样坐在廊下择菜,他刚从夜校回来,一身粉笔灰,她就递过杯晾好的白开水,说“慢点喝,別呛著”。

“太爷爷,太奶奶,风箏飞起来啦!”小远举著风箏衝进院,线轴在手里转得飞快,风箏在蓝天上飘著,像片会飞的云。傻柱和望春跟在后面追,一个喊“慢点跑”,一个喊“放线放线”,引得院里人都出来看,笑声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

许朗被吵醒了,揉揉眼睛抬头看,风箏飞得真高,线绳绷得笔直,像根连著过去和现在的线。他突然想起小时候,他爹也给他扎过风箏,用的是糊窗户的纸,飞得不远,却让他追著跑了一下午。那时候的天,好像也这么蓝,这么暖。

晚饭的饺子端上桌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薺菜馅的饺子透著股清鲜,蘸著醋吃,酸溜溜的开胃。孩子们抢著吃,有的把醋滴在衣服上,被苏晚笑著擦掉,“慢点吃,锅里还有。”傻柱端著碗饺子往二大爷和三大爷屋里送,“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秦淮茹给许朗和苏晚各盛了碗饺子汤,“原汤化原食,舒坦。”

望春给许朗倒了杯米酒,“爸,今年单位让我带徒弟,跟您当年教夜校似的。”许朗抿了口酒,眼里亮起来:“好啊,得把真本事教给人家,就像当年傻柱他爹教他做饭,一点都不能藏私。”傻柱在一旁接话:“许朗说得对!我现在就天天教小远炸面鱼儿,这手艺不能断。”

夜里,孩子们睡熟了,院里静悄悄的,只有风箏线在风里轻轻晃,发出细微的声响。许朗和苏晚坐在灯下,翻著念秋学生的画。有张画画的是放风箏的场景:太爷爷坐在藤椅上笑,太奶奶在择菜,爷爷举著风箏线,傻爷爷在追跑的小远,天上的风箏像只大鸟,翅膀上写著“春天”。

“你看这孩子画的,多真。”苏晚指著画说,眼角的皱纹里盛著笑。许朗点点头,握住她的手,她的手有点凉,却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暖。“是啊,”他望著窗外,月光落在菠菜芽上,像撒了层银粉,“春天来了,啥都该发芽了。”

院角的积雪还在慢慢化,匯成细小的水流,顺著青石板的缝隙往下渗,像在给土地唱支温柔的歌。许朗知道,这院里的故事,就像这春天的草芽,一茬接一茬地长,带著新的期许,新的暖。而他们,就守著这春,这芽,这满院的生机,在岁月里慢慢走,看风箏飞得更高,看日子长得更旺,看一辈辈的人,把这院子的暖,传得更远,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