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归心似箭(2/2)
爷爷听见声音,浑浊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手里的拐杖“篤”地往地上一顿,竟迈开步子往这边挪,虽然慢,却比平时快了不少:“回来啦!可算回来啦!”
“爷爷,您咋在这儿等?天多冷。”张昊赶紧跳下车,扶住爷爷冰凉的手。老人的手冻得通红,指节僵硬,却紧紧攥著他不放。
“在家坐不住,就来看看。”爷爷笑得嘴都合不拢,眼角的皱纹挤成了堆,“你奶奶在家燉著肉呢,就等你们下锅,说要给你们接风。”
说话间,爹和娘也从村里赶了上来,娘手里还拎著件厚袄,见了春桃她们就往身上披:“快穿上,村里比城里冷,別冻著。”
一家人说说笑笑往村里走,刚到村口,就见二大爷领著五六个乡亲迎了上来,有人手里还拎著串鞭炮,红彤彤的,在阳光下格外扎眼。
“昊儿回来啦!”二大爷嗓门洪亮,震得树上的雪粒子都簌簌往下掉,“快,放鞭炮迎迎!”
“噼里啪啦”鞭炮声骤然响起,嚇得驴车都惊了一下,扬起前蹄“咴咴”叫。硝烟味混著泥土的腥气,在冷冽的空气里瀰漫开来,透著股浓浓的年味儿。
“先去新房看看不?”二大爷笑著问,眼睛往春桃她们身上瞟,“都收拾妥当了,就等你们了。”
“去!现在就去!”夏荷抢著说,眼睛里闪著光,拽著秋菊的手就往前跑。
新房在村西头,离老院不远。远远望去,青砖红瓦的房子在一片土坯房里格外扎眼,像个穿新衣的俊俏小伙。院墙是用新烧的青砖砌的,刷得雪白,门口还贴著大红的“福”字,墨跡崭新,透著股说不出的喜庆。
“这就是咱的新房?”春桃站在院门口,眼睛瞪得溜圆,半天没回过神。她印象里的乡下房子,都是黄泥糊的墙,黑黢黢的窗,哪见过这么气派的?
院墙齐腰高,上面爬著几株乾枯的牵牛藤,明年开春就能发芽。院门是刷著红漆的木门,上面钉著两个黄铜门环,擦得鋥亮,映出她红扑扑的脸。二大爷上前推开门,“吱呀”一声,一个方正的院子映入眼帘。
正房五间,门窗都刷著红漆,玻璃擦得能照见人影,连窗欞上都贴著剪好的红窗。东西厢房各两间,也收拾得乾乾净净,窗台上还摆著两盆冬青,绿油油的,添了点生气。院子里的菜畦已经翻好了,土块敲得碎碎的,就等开春下种。墙角堆著几捆新劈的柴火,码得整整齐齐,像座小山。
“快进屋看看!”二大爷笑著往里让,脚步轻快得不像个五十多岁的人。
张昊牵著春桃的手走进正房,一股淡淡的油漆香扑面而来,混著阳光的味道,暖暖的。屋里的地面铺著青石板,扫得一尘不染,连个脚印都没有。王木匠打的家具果然摆得整整齐齐。
靠墙是一张宽大的八仙桌,配著六把椅子,红漆亮得能照见人,桌腿上还雕著简单的纹;东边靠墙摆著三张梳妆檯,镜子擦得鋥亮,上面放著娘准备的红梳子和红头绳;西边是三个大衣柜,柜门紧闭,想必里面已经掛好了她们的新衣裳;最里面是一张宽大的木床,铺著崭新的蓝布褥子,上面叠著红底碎的被子,针脚细密,是奶奶亲手缝的。
“咋样?没糊弄你吧?”二大爷得意地拍著八仙桌,“这桌子腿,用的是后山的老榆木,比你胳膊还粗!我试过,站俩人都没事!”
张昊走过去,用手摸了摸桌子,漆面光滑,手感温润,连个毛刺都没有,心里暖烘烘的:“二大爷,辛苦您了,做得真好。”
“辛苦啥,为你高兴。”二大爷笑著,眼角的褶子里都是笑意,“你奶奶昨儿还来擦镜子,擦得比自己的脸都上心,说要让孙媳妇照得漂漂亮亮的。”
春桃和秋菊、夏荷早就跑到梳妆檯前,对著镜子照个不停。夏荷拿起红梳子,小心翼翼地梳了梳辫子,辫子梢的红头绳在镜子里晃出好看的弧:“真能照见人!比城里供销社的镜子还亮!”
秋菊打开衣柜门,里面掛著她们带来的新衣裳,还有奶奶做的袄,她伸手摸了摸,笑著说:“娘想得真周到,连衣裳都掛好了。”
娘走进来,指著床说:“我跟你爹把你们带的新被褥都铺好了,这褥子厚,晚上睡觉保准暖和。炕洞我已经烧上了,现在摸著都热乎。”
爹则走到房梁下,指著上面掛著的红绸:“这是你二大爷家的大闺女剪的,说红绸掛梁,日子兴旺。”
张昊看著眼前的一切,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胀胀的。这就是他的新房。红漆的家具,崭新的被褥,墙上贴著的喜字。
“腊月二十六,就从这儿娶媳妇。”爷爷拄著拐杖走进来,看著张昊,眼里的光比房樑上的灯泡还亮,“保准风风光光的,让全村人都羡慕!”
张昊重重点头,转头看向春桃她们。三个姑娘正凑在一块儿,对著镜子笑,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身上,镀上一层金边,好看得像画里的人。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她们过上最安稳、最幸福的日子,一辈子都笑这么甜。
屋外的鞭炮声又响了起来,这次更响,更热闹。二大爷说,这是给新人暖房的,响得越久,日子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