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急报(1/2)

第171章 急报

王恕的话,引起了在场大多数人的赞同。

但是,朱祐却再次摇了摇头,道:“震归震,事情还是要做的,诸卿可知,朕为何要將知府撤职查办,反而对该负有直接责任的知县仅仅只是降等考核?”

眾人对视一眼,皆是皱起了眉头。

见此状况,朱祐堂道:“若这件事仅仅只是问责,自然该先撤知县,再撤知府,逐级惩治,但还是那句话,现在的问题是要把清丈军屯这件事给办下去。”

“知县是一县之长,也是最了解当地情况的人,这个时候,朕若是把这些知县都给撤了,再换一个新的过去,两眼一抹黑的,就算是有心配合也无从著手,更会耽搁当地的事务。”

“但知府不一样,一则知府身居高位,和这些乡绅势力牵扯的没那么深,二则就算是撤了知府,还有推官,府丞等一干官员,可以维持当地事务的良好运行,不至於有所影响。”

“对於知县来说,知府都已经被撤职,他们也必然明白,自己唯一的一条路就是戴罪立功,自然会尽职尽责,协助朝廷派过去的官员完成清丈军屯的大政。”

话音落下,在场眾人顿时纷纷露出深思之色。

他们总算是能够理解天子的思路了,一言以蔽之,他们之前的想法,都还是困在讲道理的范畴之內。

因为讲道理,所以他们会觉得,应该查清楚动手的人是谁,也因为讲道理,所以他们会想,应该让最直接的责任人知县受惩治,然后再逐级递升。

但天子的思路完全不同,说白了,天子的这番举动,其实是不讲道理,纯粹从实用上来出发,只考虑怎么做能够起到最大的作用,而不讲究这么做到底是不是合理的问题。

诚然,这些知府可能会觉得冤枉,但是,现阶段来说,將他们撤职,就是最能够起到震镊作用,同时又不会耽搁正事的方法。

这些知县们见到知府都被撤了,就应该明白,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朝廷既然能撤掉这些知府,就意味著在朝廷看来,事情办不成,就是因为地方官员不尽心。

所以如果后续还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等到清丈军屯结束之后,就是算总帐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这次的算总帐,是不讲道理的算总帐。

或许以前的时候,朝廷还会因为没有证据,就让他们將这件事给糊弄过去。

但是现在,这些知府都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职而被撤职查办,更不要说他们了。

就算这些知县在那些所谓的背后势力帮助下,做出了再漂亮的政绩,可说到底,最终掌握他们生杀大权的,还是朝廷。

一旦朝廷认定了他们就是同流合污之辈,那秋后算帐,恐怕就不仅仅是仕途走到头这么简单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知县还想要保住自己,那么唯一的一条路,就是趁著清丈军屯还没有完成,积极的配合帮忙,完成这项大政。

至於说得不得罪那些士绅宗室的,他们也都顾不得了。

毕竟,得罪了这些士绅宗室,这帮人最多就是给自己使绊子,让自己在当地做不成什么事。

但继续和他们一气,是真的有可能把自己的仕途都给赔进去的。

孰轻敦重,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想得明白。

“可是陛下,若是这么做了之后,还是有人继续对抗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