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递台阶(1/2)
第140章 递台阶
得出这个结论的同时,李东阳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就意味著,这件事很有可能真的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
但问题就在於,这么大的一件事,肯定不可能顺顺利利的。
现在消息已经传出去了,可以想见的是,过不了多久,不管是朝中南方出身的官员,还是如今在京中逗留的南方举子,必然都会纷纷表示不满,甚至是对他们这些同为南方出身的高官求上门来。
作为一个乡土社会,哪怕官职坐的再高,也难以避免摆脱这个体系,如果他们冷眼旁观的话,
那么之后回到故乡,肯定是要被戳著脊梁骨骂的。
所以哪怕不考虑官场上的关係,李东阳也不可能对这件事坐视不理。
但插手干预一件註定不可能成功的事,对於李东阳来说,也著实不是什么值得开心的事。
然而,事实不会隨著人的意愿而变化,见李东阳醒过味来,徐薄倒是淡定的点了点头,道。
“朝中南方举子出身的官员太多,这对於朝廷来说並非好事,歷代天子对於这一点都十分忌惮,想著法的削弱南方的势力,当然,大势所趋不代表无法改变,从永乐到现在,虽然总体来说,
科举当中南人的数量在减少,但也並非一帆风顺。”
“像是正统,景泰年间,就都曾有过北人要求增加员额,却反过来恢復了南人名额的例子·
》
这话一出,李东阳的目光不由微微一亮,道。
“阁老的意思是,这件事还有转机?”
徐薄闻言,点头道:“这朝中的任何事都有转机,只不过看能不能抓得住了,想不想抓的住了,比如这次,既然事涉科举,那么转机就不在我们这些官场中人身上,而在这些士子们的身上。”
李东阳皱眉思索了一阵,道:“所以,阁老的意思是,要让这些士子们闹起来,劝諫陛下回心转意?”
话音落下,徐薄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无语,他警了李东阳一眼,冷声道:“我何曾这么说过?”
呢,李东阳的神情有些尷尬,连忙道:“下官愚钝,说错了话,还请阁老赐教。”
於是,徐薄摇了摇头,道:“陛下的性情,连御史们的劝諫都並不放在心上,又岂是一帮士子廝闹一番,就能够改弦更张的?”
古话讲近水楼台,內阁最大的好处,其实就在於近侍之臣,以备諮询这两句话上。
因为各种政务上的频繁交流,使得內阁大臣能够迅速的了解皇帝的施政风格和性情喜好,进而做出最准確的判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