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公正与私怨(1/2)
李文祥不过区区一个二甲进士而已,虽然在普通人当中,已经能算是青年才俊了,但放在这些入仕多年,登临阁部的大臣们眼中,却仍是不值一提的存在。
这样的人,换了往常时候,敢上这样的奏章,早就被打发到犄角旮旯里去了。
但眼下的时间点实在太敏感了,而且,李文祥的这道奏章,特殊就特殊在,他虽然在里面说了很多的狂悖之言。
什么『顷者,在位多匪人,权移內侍』,什么『朝野寒心,道路侧目』这样的话,但是,这都只是论据而已。
他奏章当中的核心论点有两个,开言路,亲贤臣。
这本没有什么特別的,其他大多数的章奏中,也差不多都会提及这两点。
但李文祥特殊就特殊在,他太大胆了。
在章奏当中,他明確指出的有两句话。
一句是『臣见登极詔书,不许风闻言事……愿陛下再颁明詔,广求直言,庶不墮奸谋,足彰圣德。”
另一句是『国无其人,谁与共理?致仕尚书王恕、王竑,孤忠自许,齿力未衰,南京主事林俊、思南通判王纯,刚方植躬,才品兼茂。』
和普通的奏章不同的是,这两句话,前者否定了皇帝登极詔书中的某些语句,而后者则超越了一半章奏,只提亲贤臣的大概念,提出了具体的人选。
或许李文祥並没有什么特別的意思,或许他只是一时衝动,但是这两句话既然说出来了,意义就非同一般。
登极詔书本是由內阁逐字逐句擬定,所以李文祥的这道奏章,既是在试探皇权,同时也是在对內阁宣战。
至於举荐『贤臣』,应该说,李文祥列举出的这些人,的確都是在士林清流当中,颇有声望之人。
但是,他区区一个进士,如此直接的提出,让皇帝重新启用某某人,重用某某人,本身就是一种对皇帝底线的试探。
对於这道奏章,內阁三人自然是早已经將其研究的明明白白,也大致猜到了,皇帝就是因为这两点,所以才將奏章交给他们处置。
但事情难也恰恰就难在这,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李文祥凭著这道奏本,都已经成了科道进攻的急先锋。
可以说,就是因为他这道奏章,让科道言官们越来越大胆,才有了昨天早朝上的咄咄逼人。
这种时候,李文祥某种意义上,就代表著科道,无论对他做出何种处置,科道都必然会有所反应……
对於这一点,在场三人心知肚明。
尹直明显还是有所顾虑,但是,万安却似乎已经打定了主意,道。
“李文祥固然是邀名买直之辈,诚然,如尹阁老所说,將他革除功名,或许会让他名声大噪,但吾辈处事,自有章程依据,不可因他人所想而改变。”
“换个说法,若有人因为不想活了,所以持刀杀人,难道为官的,还要因为这个,反而不让其偿命?这未免太荒谬了些。”
“我等与李文祥並无仇怨,不论他如何作想,目的是何,秉公处置即可。”
不得不说,万首辅在装正人君子的时候,还是挺大义凛然的。
这番话说的好似有理有据,但是在场的其他阁臣,哪个不是对各自了解的紧,自然也更明白,万安远没有他自己说的那般公正。
李文祥本是成化二十三年的进士出身,登科之后,万安曾经设宴款待这些新科举子,李文祥便在其中。
没想到的是,那次宴席上,李文祥也不知发的什么疯,当眾作诗嘲讽万安阿諛媚上。
於是,结果就是,李文祥在庶吉士的选拔当中落选,时至今日,都还在吏部待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