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番外一 清河职业学院(二……(2/2)

林思雨不赞同地摇摇头:“你可别这么想。文化课很重要的,尤其是历史和英语,和你们这个专业关系那可大了。”

“历史我懂点,毕竟咱们搞传统的嘛。英语为啥?我又不去国外修房子。”唐果不解。

“你想想,”林思雨耐心分析,“现在来清河古镇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而且向师傅他们的作品在外网也很火,ytb上粉丝数和播放数都不错的。说不定以后就会有国外同行和专家来采访、交流,你以后要是想做自媒体,那会英语总比不会要好。总之,多学点总没坏处,眼界也能更开阔嘛。”

唐果向来很服气林思雨,她若有所思地“唔”了一声。

虽然觉得有道理,但想到那些单词和语法,还是有点头大。

坐在旁边的董芳安静地听着,小口吃着饭,心里却默默把林思雨的话记下了。她英语基础更差,看来也得加倍努力才行。

……

下午下课后,董芳换上了便利店的制服,在学校商业街的奶茶店做兼职。这时候还没到饭点,商业街的客流相对还没这么大,她正低头仔细擦拭着操作台,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芳芳。”

董芳抬头,看到表姐小柳提着一个大纸袋,笑盈盈地站在柜台外。

“表姐!你怎么来了?”董芳有些惊喜。

“下班了,顺路过来看看你。”小柳把纸袋递过去,“给你带了几件薄外套,我看天气预报说过两天要降温。你早晚来回宿舍,别着凉。”

她知道董芳没什么钱,她那姑姑连放董芳出来上学都是村干部劝了又劝才放行的,更别提说给她学费和生活费了。董芳申请了助学贷款,然后路费是小柳借的,生活费是她自己暑假在奶茶店上班赚到的。

所以她的衣服都很旧,有的甚至还带了补丁。

现在哪还有穿带补丁衣服的大姑娘啊?!

小柳很怜惜自己的这个表妹,知道她没钱买衣服,在网上给她买了几件衣服带过来。

董芳接过袋子,心里暖融融的。“谢谢表姐。”

小柳看了看店里不算忙碌的景象,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芳芳,你这兼职……做到什么时候?其实,我觉得你现在刚入学,正是打基础最关键的时候,织绣是手艺活儿,都需要大量的课后练习和时间去琢磨。兼职太分心了。”

董芳抿了抿唇,小声说:“我知道,可是……”

“你是担心生活费?”小柳放柔了声音,“如果是因为钱,表姐这里还有一些,可以先借给你。你先撑一个学期,成绩好的话有奖学金,你就可以自己负担生活费了。我借你的钱你不用愁,等你以后学出来了,能挣钱了再还呗。我觉得,现在对你来说,最宝贵的投资就是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手艺上。这才是你以后安身立命的根本,比眼下挣这点兼职费重要得多。”

小柳现在不缺钱花,自从拒绝了家里的吸血后,她每个月都能存上一笔钱。

董芳看着表姐关切而真诚的眼神,又想起白天李思雨说的要开阔眼界的话,心里天人交战。她知道表姐说得对,只是长久以来习惯了为钱发愁,总想着能自己分担一点是一点。

“我回去考虑一下,表姐。”董芳轻声说。

小柳点点头:“好,你好好想想。无论你怎么决定,表姐都支持你。”

……

夜色渐深,清河职业学院织造专业的教学区内,大部分教室都已熄灯,只有教师办公室的窗户还透出暖黄的光。

王绣娘独自在办公桌前,就着台灯,仔细批阅着学生们交上来的第一份刺绣作业。

清河织造对职业学院这边很重视,韩尚宫可太懂人才的重要性了。以前在宫中尚服局时,她就会挑选有天赋的小宫女们进入尚服局学艺,亲自负责教学工作。

现在她虽然只负责一门理论课,还不涉及实践课程,但也派出了王绣娘这门织造坊中的大将来主带这批学生们。

针脚歪斜、疏密不均、配色稚嫩……王绣娘看到眼前的作品,一眼望去,尽是初学者的青涩痕迹。作为实际授课的老师,她对班上这十几个孩子已逐渐熟悉,此刻正对着作业,脑海中便能浮现出每张脸庞。

“吱呀——”一声,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王绣娘抬头,见是韩尚宫走了进来,有些意外,连忙起身:“您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织造坊那边忙完了?”

韩尚宫摆摆手,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欣慰的笑意:“刚理完一批订单。想着开学有些日子了,还没空好好看看这批新苗子,心里记挂,就过来瞧瞧。”

她走到桌边,目光落在摊开的作业上:“怎么样?可有发现什么好苗子?”

王绣娘连忙将几份她觉得不错的作业指给韩尚宫看。“您看这个,线条感很好;还有这个,配色大胆有灵气……”

她一一介绍着,最后,指尖落在那方绣着未完成梅花的帕子上,语气明显柔和了几分,“这个,是董芳那孩子的。”

“董芳?”韩尚宫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

“是个很安静的孩子,坐在角落里,不太说话,但眼睛里有活儿,听得特别认真。”王绣娘解释道,语气中带着赞赏,“您看这针脚,匀净细密,难得的是这份沉得下来的心性。她还尝试了打籽绣,虽然生疏,但敢上手,这份劲儿很难得。”

作为亲自授课的老师,她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进步都了然于心。

才几个月就能有现在这样的程度,称得上一句不错了。

韩尚宫拿起那方帕子,指尖感受着那异常平整细密的针脚,点了点头:“嗯,基础扎实,心静手稳,确是块好料子。好好培养。”

王绣娘轻叹一声:“是个好苗子,就是听说家境不大好,白日里还要分心去兼职,我看着都替她觉得辛苦。”她想起自己年少学艺时的清苦,不由心生怜惜,“不过,咱们那会儿,为了学点真本事,哪个不是咬着牙熬过来的。”

韩尚宫认真看着学生们的作品。

王绣娘又叹了口气:“就是总觉得她们年纪大了些,开蒙也迟了。像我们那会儿,哪个不是五六岁就开始摸针线,在师傅跟前端茶递水,先看三年,再慢慢上手。手指的柔韧、眼力的精准,都是童子功。她们现在才学,总觉得错过了最好的时候,筋骨定了,心思也杂了。”

韩尚宫静静听着,末了,却微微摇头,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你这话,对,也不全对。”

她将帕子轻轻放回桌上,缓声道:“我们当年是童子功,心无旁骛,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她们,也有她们的长处。你看这些孩子,她们见识过更广阔的世界,读过更多的书,甚至有人还去过很远的地方。她们的眼光、她们对美的理解,或许比我们当年困于一隅时要开阔得多。心思杂,有时也意味着想法多,创意新。”

她看向王绣娘,眼神清亮:“更何况,如今她们站在什么样的起点上?你我都清楚。连艺术鉴赏课,都能聆听管道升先生那样的大家亲授,这是你我当年想都不敢想的机缘。所以,只要她们自己肯下苦功,未来的成就,谁说就一定不能青出于蓝,甚至比我们这些老家伙走得更高、更远呢?”

王绣娘闻言,怔了怔,脸上的忧虑也渐渐被一种新的期待取代:“您这么一说,倒也是。是我狭隘了,总拿着老黄历看人。这么一想,她们确实赶上了好时候。”

而且现在的人能活那么久,还真是说不准会比她们的成就大。

她想到这一茬,忍不住扑哧一笑:“这最后,不都是比谁活得更长嘛。”

韩尚宫也忍俊不禁。

两人又低声交谈了几句,韩尚宫了解了大致情况,便准备离开。王绣娘也收拾好东西,一同走出了办公楼。

夜色已深,校园里静谧无声。路过刺绣专业专用的练习绣房时,却见里面还透出一点微弱的光。

两人放轻脚步,透过虚掩的门缝望去——只见空荡荡的绣房里,董芳独自坐在绣架前,就着一盏护眼灯,正低头反复练习着打籽绣的针法,神情专注,仿佛周遭一切都与她无关。

王绣娘看向韩尚宫,两人相视一笑。

她们也没打算去打扰,谁年轻的时候不是这样呢?为了能更好磨炼技艺,都在暗中攒劲儿。

月光洒在廊下,温柔如水,也照亮了前方充满希望的道路。

……

很快,冬去春来,海棠绽放于枝头,立刻又是白雪覆盖大地。

清河职业学院已经到了招生的第三个年头。林思雨和董芳也进入到了她们大专的第三年,马上就要迎来毕业的时刻。她们各自班级上的同学们也都进入到了实习阶段。

“还是你们好,我才升到大专呢。”唐果羡慕道,恨不得现在也能立刻去实习,大展拳脚。

林思雨整理着博物馆实习需要的资料,笑道:“急什么,你五年制,基础打得更牢,到时候肯定比我们厉害。我们这届实习情况确实不错,基本上都进了古镇相关的工坊或者项目。”

董芳也轻声补充,眼里带着光:“我们班除了那几个经常逃课偷懒的,其他大部分都留在清河织造了。而且除了清河织造,还有不少服装品牌找过来。”

她也进了清河织造实习。

“思雨姐,芳芳姐,那你们实习后会想要留在这儿吗?”唐果好奇地问。

“你这话说得,好像这儿是我们想留就能留一样,现在清河古镇多难进啊,即便是咱们学院毕业的,也不敢说能百分百留下来吧。”林思雨笑起来。

她放下资料,沉吟说道:“我实习是在咱们古镇的传统服饰博物馆,主要负责藏品维护和讲解。我觉得这里能接触到很多实物,特别有意思。我打算先踏实工作一两年,积累些经验,同时也准备一下,说不定到时候咱们学校已经专升本成功了呢?我再回来深造,方向会更明确。”

唐果点了点头。

不愧是思雨姐,她的规划条理分明,充满了对未来的掌控感。

董芳微微低头,手里无意识地捻着衣角,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我分在了王老师手下实习,跟着她继续学刺绣。我没想那么多,就想跟着师傅好好学,把手艺练得更精。”

对她而言,能心无旁骛地钻研技艺,便是最理想的道路。

唐果听得两眼放光,正想再说什么,宿舍楼下的管理员阿姨用传呼器喊话了:“306董芳,楼下有人找!说是你爸妈和弟弟!”

刚才还带着浅浅笑意、规划着未来的董芳,脸色瞬间褪得干干净净,一片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