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拍卖会(四)(1/2)
周老先生在国内和国外的家中收藏了许多的家具, 以明式为主。
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赏玩的过程,看到喜欢的买下,使用或者是观赏一段时间后或者是收起来或者是再找拍卖行转手卖出去, 也是在这样的过程里他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与鉴赏能力。
现在的周老先生,不是特别好的东西或者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他已经不再轻易动心了。
画案这样的经典明式家具, 他自然拥有过, 那是一张黄花梨的画案, 真正从明朝保存下来的,他花了五百多万从佳士得拍下, 至今还在他国外的家里放着。
但现在,他又看中了向齐所作的这张紫檀木嵌瘿木面心画案。
对周老先生来说,是不是古董其实没太大关系,他买这些物件并不是纯粹为了投资和倒手。只要是自己喜欢, 那它就是值得的。况且, 他认为向齐的这件作品是有气韵的。
是的, 气韵, 真正的好的作品是有气韵的,家具也是。
这便是大师与匠人的根本区别——匠人复制形制, 大师则赋予灵魂。
对于周老先生这样的行家而言, 评判一件家具的优劣,便是看这种玄妙而珍贵的“气韵”。
就好像不是所有的明朝传下来的东西都能够成为价值连城的古董,比如明朝民间一个贫民家中随便打造的木凳子木桌子, 也不可能在现代拍出高价。真正能够随着时光而价值连城的东西,必然是拥有这般气韵的作品。
周老先生认为向齐所制作的这张画案就属于这个行列之内,它俨然已经有了宗师气象。再过几百年,它也依然优秀不凡。
所以, 即便是他已经拥有了一张珍贵的明代画案,他也还是想要把这件再收入囊中。当然了,向明师傅所制作的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也是同等水准的作品,不过他出于私人喜好更偏向于这张画案。
大家都将目光投向了全息投影中的画案。
它选用上等小叶紫檀为骨架,木质坚重,色泽沉穆,牛毛纹与金星隐现其间,光华内敛。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嵌于面心的大块瘿木。
“瘿木”其实就是指树木因病害或受伤而生的瘤疤部木材,它的疤节本是伤痕,但在人类的眼中反倒成为了极其独特、密而不乱的天然花纹,如流云,如山峦,如涟漪,每一片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造化杰作,堪称瑰宝。
向齐甄选的这块瘿木面心,纹理华美如画卷,与周边深沉的紫檀边框形成了绝妙的对比,仿佛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镶嵌于严谨的框架之中,于稳重中见灵动,实乃点睛之笔。
向齐制作这张画案其实也不容易。
这份不容易并不是因为工艺,工艺对他来说驾轻就熟,当时皇宫御书房内的那张书案就是出自于他之手。难度在于现在的好木料实在是太难找了,普通的木料他又根本看不上眼。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值当。
因此,光是找合适的小叶紫檀以及瘿木就等了大半年,让木材经纪人到处去找,终于找到了值得他动手的木料。
他根据木性来设计案形,确保其结构百年不移。所有榫卯皆沿用古法,精密复杂,却处理得不着痕迹,浑然天成。当时他在制作的时候正好遇到他带高级研修班的课。
“我就是个木匠”正好就在其中——
【向齐师傅在工作的时候,是完全沉浸式的,就是修仙小说里写的那种叫什么来着,想起来了,“入定”!就好像他整个人仿佛进入了一种玄妙的状态,做什么东西都有自己的节奏,说句好笑的,我站在旁边看他刨木花都能看半天。】
他在直播间里激情讲述自己当时的感觉。
不过,虽然比较夸张,但的确是在那一刻,他这才明白原来这行当里真的是有“大师”存在的。以前只是觉得不过就是手艺好一点的资深老木匠,说什么大师、宗师实在是过于滑稽。
现实告诉他,真的有人达到了这种境界。
直播间里的观众们也被他的话也吸引住了,七嘴八舌讨论这张画案到底能拍出什么价格。
【竞价开始了!】
就在弹幕议论纷纷时,拍卖台上,田思深吸一口气,宣布了这张画案的起拍价:“向齐师傅所打造的紫檀木嵌瘿木面心画案!起拍价,人民币八十万元!加价幅度八千元!”
直播间里的网友们听得清清楚楚,一时之间有些躁动:
【八十万?!】
【我的天!和刚才那张宋代的茶几一个价格。】
【那是琴几,不是茶几。】
【现代家具这么猛的吗?】
直播间瞬间被惊叹刷屏。这个起拍价,直接将此前所有现代工匠作品的价格远远甩开,甚至追平了古董,无疑是他们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拍卖大厅内也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有人侧头对同伴低语:“八十万是不是有点高了?毕竟不是古董。”
他的同伴,也是一位经常出入拍卖会的藏家却微微摇头,低声道:“也不算太高。你仔细算算,光是这顶级小叶紫檀的料钱,加上那块品相绝佳的瘿木,成本就极为惊人了。再加上这种级别的手艺,八十万也是合理的价格。就看待会儿能拍到多少,只要能超过一百万,那这位向齐师傅就绝对要扬名了。”
这代表了市场认可度。
他也看得出来,清河古镇是要全力推这位向齐和另外一位向明大师傅,不过,这个功底,也的确是值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