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2)

庆熙帝心里存着事, 今晚没有召嫔妃侍寝。

长夜未明,天幕之上是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浓墨。

大而空旷的寝殿内幽影憧憧,只在金漆重雕的龙床附近点亮一盏八角宫灯, 火苗随微风颤颤跳动。

庆熙帝一身明黄色寝衣, 花白的头发披散着, 双手撑在床榻边沿,微微倾身, 专注凝听着陆声的回禀。

“天人?”

庆熙帝低低笑起来,粗哑嗓音如漏了气的风箱,“朕等了盼了大半辈子的天人,如今终于出现了吗?”

他笑着笑着就咳嗽起来, 陆声立刻单膝跪在脚踏上,一下一下替他抚着胸口,“陛下切勿太过激动,若是伤了龙体,便是臣的不是了。”

待庆熙帝不再咳嗽, 陆声又熟门熟路地找到值夜太监睡前备下的茶水。

小茶壶一直坐在炭盒里保温, 他给庆熙帝倒了杯温热的红枣枸杞茶。

庆熙帝对陆声十分信任, 就着他的手一饮而尽。

这是他的奶兄弟,是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是全天下唯一一个不会背叛他的人。

庆熙帝摆摆手,“朕的身子朕自己清楚, 你快说,那个‘尤凤年’还招了多少, 他是否身怀奇技,是否能为朕所用?”

陆声沉吟片刻,低下头道:“他只说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时, 身上带了一个系统,名为‘文抄公’,里面收录了历朝历代的诸子百家经典,还有几百篇堪称状元之才的科考应试文章。他今年能考中乡试案首,便是‘文抄公’未卜先知,押中了题目,又让他提前背好文章应对,所以才一举夺魁。”

而‘尤凤年’在他原本的世界里,只是个二十多岁中专学历,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打游戏啃老的废柴死宅男。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陆声这些年手染鲜血无数,是比陆西楼更加熟练老道,残忍冷血的刑讯高手。‘尤凤年’在他手里都没挨过半个时辰,已经恨不能把自己全家的老底掏个干干净净。

陆声还给庆熙帝详细解释了一下“中专”属于什么水平。

庆熙帝已经从最开始的兴奋逐渐丧失兴趣,没什么精神地摆摆手,“朕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原来他连个大学生都不是……这‘文抄公’除了会帮他科考舞弊,还有什么用处?”

老皇帝叹了口气。

跳跃的火苗映在老皇帝布满皱纹的脸庞,照亮他浑浊的眼球,曾经多么意气风发的少年,也逃不开岁月的摧残。

自大邺开国以来已有一百三十多年,他是萧家第四代帝王。

而萧家直系血脉共同保守着一个秘密——推翻前朝,打下这片江山的开国太祖,便是一位异世而来的“天人”。

他在临终前将这个秘密传给了下一任皇帝,并提醒他,将来若是遇到同样身怀奇技,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异人,要么许以重利,拉拢他为己所用。

若是不能拉拢,且对方怀有不臣之心,可速杀之。

太祖驾崩,大邺第二代皇帝便是庆熙帝的皇祖父。他即位后不久便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天人,并与他结为知己。

天人改良农具,选拔良种,大邺很快从战乱中恢复生息,蒸蒸日上,仓廪足食,不再有饿殍遍野的人间惨象。

他死后被追封三公,配享太庙,成为史书上君臣相得的一段佳话。

“皇祖父有十几个儿子,先皇当初非嫡非长,却能胜过当时的大皇子和太子,后来居上,被立为储君,全因他还在潜邸时就被一位天人选中,奉他为明主,誓死效命。”

庆熙帝陷入久远的回忆中,哪怕陆声已经听过这个故事很多遍了,却还要装出第一次听的专注模样。

“后来轮到我们几个兄弟成为皇嗣,便有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谁能被天人选中,谁就会成为下一任帝王。”

庆熙帝低低笑了下,抬起自己已经衰老干燥的手背,仿佛要透过那些斑点看向过去。

“朕当时还是中宫嫡出的太子,名正言顺的储君啊,可其他兄弟依旧对皇位虎视眈眈,全都在暗中派出人手,寻找天人的踪迹,以为这样就能把朕从太子的位子上拉下来。”

陆声面露不忍,“陛下,都过去了。”

他是陪着庆熙帝艰难走过那段日子的,自然清楚他在那些难眠的深夜里,心头萦绕的不安和惊惧。

庆熙帝摇摇头,“说是过去了,但在朕的心里永远都忘不了。”

他当然也派陆声出去打探过——如果天人一定要选中一位皇子辅佐,为什么不能是他呢?他是太子啊,还不够名正言顺吗?

庆熙帝这个太子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陆声没有找到天人的下落,那其他兄弟们呢?是不是已经有一位天人悄悄住进了某个皇子府上,正谋划着如何推翻他?

“父皇晚年宠爱李妃,她的儿子一出生便被立为安王,受尽宠爱,父皇走到哪儿都带着他,连召见大臣议事,都要把安王抱在腿上,还让大臣们作赋写诗,夸耀安王的聪慧灵秀。”

庆熙帝眸光微闪,好笑地摇摇头,“若不是安王年纪尚幼,并未出宫开府,一直与李妃同住,朕都要以为他小小年纪就被天人选中,父皇要废了朕的太子之位,把江山传给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