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首都(1/2)

赵凌成他们是晚八点半接到的任务。

四十分钟后, 他们不但已赶到任务点,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完成。

因为是保密任务,参与者很少,就只有七八个人。

王科长在亲自接收电报, 他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就对赵凌成说:“照电报的意思, 目标目前在山海关, 而且具体行程待定,我感觉这是虚惊一场,是个假任务。”

他当然不知道, 但赵凌成心里知道的。

目标其实就是秦小北一家。

他们妄图通过革命夺权, 却被革命反噬,于是仓惶出逃。

但军工基地在戈壁大漠,他们一家人在山海关, 直线距离就要两千公里, 甚至超出了东风2号的射程, 他们又怎么可能打得中?

不过上面既然找的是他们, 就自有其缘由。

赵凌成为等任务都在办公室打了三天的地铺, 就是因为他预判了上面的预判。

但他的性格, 只关注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爱跟人闲聊。

他于是喊祁政委, 让他来跟王科长沟通情况。

因为任务很严峻,不能掉以轻心。

祁政委听赵凌成讲了一下情况, 拿起指挥棒, 示意王科长看地图。

他先敲山海关,再于地图上虚画弧度:“如果一架飞机关闭雷达,它就可以绕开这两座空军基地, 也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到蒙古,你再算算咱们之间的距离呢?”

王科长看地图,声低:“距离咱们大概180公里。”

后知后觉,他又说:“有人是想叛逃吧,而且是去苏联。”

祁政委敲地图:“今天的任务如果失败,明天就是国际丑闻,给我打起精神来。”

王科长声颤:“是。”

目标距他们是有两千公里,但它是飞行目标,会不断移动。

而如果它经大漠去苏联,距离赵凌成他们的最近点就将是一百多公里。

从一架架u2到p2v-7,赵凌成他们熟悉这片空域,更有旁人所没有的,一回回练出来的,竹竿捅飞机的经验。

王科长再看赵凌成,才发现他浑身在轻颤。

电报机,雷达,导弹车,所有仪器全部滴嘀作响。

王科长也不由的打起颤来。

今天发射的导弹将直接飞出边境,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这是一片沙漠湖泊,清泉映着明月,芦苇随风摇摆。

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居延海,它距离边境线其实只有30公里。

今天是王科长亲自给赵凌成打辅助,而在零点钟声敲后的不久,随着赵凌成一声低吼发号施令,导弹飞出,精明如秦小北一家,也当即化作了天上的几颗流星。

无线电里,邻国的领空警报,和飞机被击中后的爆炸波一同响起。

王科长听着声音,颤声说:“打中了。”

赵凌成声带也在发颤,说:“是三叉戟,领导人专机,应该没有存活的可能。”

导弹击中的是一架领导人专用客机,本身就比侦察机更容易解体。

而且普通人不像飞行员训练有素,能在第一时间逃生。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飞机上所有的人都已经随着飞机解体而葬身于邻国的大沙漠里了。

但真正杀死秦小北一家的,并非精准打击的导弹本身。

而是像曾经的唐天佑,老美指挥官一样的,脱离群众后,高高在上的傲慢。

因为如果秦小北一家不是只盯着权力,只想着夺权。

那么他们就应该知道,军工基地的导弹打击技术,至少优于书面数据20%。

他们也就不会猖狂到,飞到军工基地的打击范围内。

而为什么西花厅能精准预判,并把一桩外逃的国际丑闻掐灭于萌芽中。

是因为它的主人从来没有脱离过群众。

它的主人了解这片土地上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们,也了解军工基地的真实水准,关键时刻打出,就是必胜的王牌。

……

秦小北一家空难的新闻,陈棉棉等了好久。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还是等到了,她也立刻就准备继续自己的垦荒大业了。

报纸上短短一则简讯,但也惊的赵军老爷子合不拢嘴。

见陈棉棉丢下报纸就要出门,他连忙说:“小陈,你顺路帮我拍几封电报。”

老爷子不知道具体啥情况,得问问在首都的老战友们。

拿着电报出门,一封封的拍完,陈棉棉转手,给魏摧云也拍了一封电报。

距离不远嘛,不一会儿魏摧云就骑着台烂摩托来了。

他没好气的问:“找我干嘛?”

再说:“你不是有专用小汽车嘛,找我干嘛还要拍电报?”

陈棉棉是有一辆嘎斯车,但那是解放前的老车,不但漏油,还除了喇叭哪里都响,动不动就会坏掉。

昨天车坏了以后林衍在修,但还没修好呢。

讲完车的情况,陈棉棉说:“明天周末,你陪我去趟居延海,我要去打沙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