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渠道(2/2)

陈默並未居功自傲,反而在报告中將功劳归於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的数据积累,这更贏得了下属的拥戴和竹內的欣赏。他顺势提出,需要基於此发现,研製一款专用的信號捕捉与定位设备,以便进行实战部署。

竹內全力支持。陈默利用这个机会,在设备的设计方案中,巧妙地加入了一些“后门”和“特性”——比如,设备会记录所有捕捉到的同步信號细节(包括其精確时间戳和强度),並生成一份详细的、看似用於技术分析的日誌;又比如,设备允许通过特定的、不显眼的物理接口进行“数据导出”和“固件更新”。

这些设计合情合理,完全符合高端监控设备的技术规范,无人能看出破绽。

设备研製成功,被命名为“猎犬一號”。首批三台被部署到了日军怀疑有“幽灵”协议活动的关键区域。

很快,“猎犬一號”传回了数据。陈默作为项目负责人,自然有权第一时间查看和分析那些详细日誌。他很快从海量数据中,解读出了“幽灵”协议活动的时间规律和大致区域范围——这些信息对於组织来说,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他需要將情报送出去。这次,他选择了一个极其大胆的方式。他利用设备“固件更新”的藉口,申请了一次对部署在外点的“猎犬一號”进行现场维护的权限。竹內批准了,派了一名行动队员隨行。

维护过程很顺利。陈默当著行动队员的面,完成了標准的固件升级和性能调试。然而,在拆卸设备外壳进行內部清洁时(这是一个合理的维护步骤),他极其快速而隱蔽地用特製工具,在设备主板上一个不起眼的测试点上,接入了一个微型存储单元,將加密后的情报瞬间写入,然后又迅速移除。整个过程不到两秒,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只是隨手擦拭了一下灰尘。

那个微型存储单元是特製的,带有定时销毁和信號触发功能。它会在设定时间后,或者接收到特定无线电信號后,將其內容通过一个极其微弱的、一次性的信號发射出去。接收端,自然是组织预设的站点。

情报已送出。方式巧妙,风险可控。

返回76號后,“猎犬一號”传回的数据显示其运行稳定,监控效果显著。竹內对陈默的工作效率再次表示高度满意。

而陈默,则坐在支援中心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看著屏幕上“猎犬一號”传回的、经过他“解读”后的敌方活动图。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打入了76號的技术核心,並且建立了一条相对安全的情报传递渠道。

眼前的平静之下,暗流依旧汹涌。铃木博士的敌意未消,竹內的信任也建立在持续的输出之上。

但他已然拥有了更强的实力和更有利的位置。

指尖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敲击。

无声的电码带著一丝掌控节奏的从容:

“技术壁垒,已凿一隙。”

“核心之地,悄然立足。”

“这盘大棋,我方棋子,已过楚河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