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扩展销路(1/2)

与此同时,县城里其他几条主街和小巷中,凡是掛著“琼林商会”招牌的店铺,无论是大一点的粮油杂货铺,还是小小的卖布头线脑的摊子,柜檯上都整整齐齐摆上了一卷卷、一匹匹崭新的琼林素雪布,这些都是销售与贸易分会要求的。

其中丙等和丁等的占大多数,偶尔也能看到乙等的。

布匹边缘那朱红色的滚印和雁形纸牌,成了这些铺子里最新鲜、也最惹眼的標记。

伙计们根本不用多费口舌介绍,自然就有好奇的街坊邻居凑过来打听、翻看。毕竟是自己商会铺子,卖自己產的布,一切都顺理成章,没有任何阻碍。

每逢农历带三、六、九的日子,是城南的大圩集。

这天正好是初六,天刚蒙蒙亮,靠近码头的那片空地上就已经人声鼎沸。

卖菜的、卖鱼的、卖竹编铁器的、卖针头线脑的……吆喝声、討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在集市东头靠近河涌的地方,一个用竹子新搭的简易棚子格外显眼。

棚子前立著一根高高的竹竿,上面挑著一面青色的布幌子,写著五个墨黑的大字:“琼林素雪布”。

幌子下面,两个穿著乾净蓝布短褂的年轻伙计,正利索地把一匹匹厚实的布抱出来,平铺在垫著粗麻布的长条案板上。旁边还整整齐齐地摞著许多卷好的布匹。

案板的一边,堆著的是纹理稍粗些,但明显厚实紧密的丙等布。

另一边则堆著些顏色可能微微泛黄,或者带著零星小疙瘩,但整体完好的丁等布。

“走过路过,都来看看嘍!”一个口齿伶俐的伙计清了清嗓子,拉开架势吆喝起来:“沙贝陈老爷家出的琼林素雪布,结实耐用,料子好不好,您一看就知道!”

他拿起一匹丙等布,双手用力一抖,布匹发出“啪”一声脆响,充分展示了布的韧劲:“丙等好布,价钱实惠质量高!做件褂子能穿三年,耐磨耐穿!”

接著他又抓起一匹丁等布,指著布面上几处不起眼的小瑕疵说:“丁等布,就有点小毛病,不影响穿!拿来当衬里、做鞋面、或者打补丁,最是实惠省钱了!便宜卖嘍!”

这几句直白又实在的吆喝,立刻吸引了不少赶集的农妇、老汉围拢过来。

乡下人买东西,最讲究实惠,毕竟手头都不宽裕,每一文钱都要在刀刃上。

“琼林素雪布?啥新鲜玩意儿?”一位大婶挤到前面,伸手就抓起一匹丙等布的布角,在手心里用力搓揉了几下,又使劲扯了扯。“哟,是挺密实的,厚墩墩的,比俺自家织的粗布还好些。”

“你看这印子,”旁边一个老汉指著布边的朱红印记和小雁牌,“还有这小纸牌,写著『丙等』、『沙贝工坊』呢,是沙贝陈老爷家的货,错不了!”

“俺听说陈老爷是进士老爷!”又一个妇人插话道,“他家的布是不是有啥说法,所以卖得便宜?”

“这位嫂子懂行!”伙计立刻接过话头,嗓门洪亮,“咱家老爷是正经的进士出身,身份在这儿摆著呢!这布啊,里头有讲究,成本自然就低些!咱们织得好,用料足,价钱还实在,绝不敢欺客!大姐,扯几尺给娃儿做身新衣裳?大爷,给老伴儿扯点回去缝件褂子?”

农妇们嘰嘰喳喳地议论著,翻看著,比较著丙等布和丁等布的区別和价钱,有人开始討价还价,伙计笑脸相迎,应对自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