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团练初创(1/2)

崇禎二年三月二十一,琼林书院。

校场高台上,陈子壮手握书卷捲成的传声筒,目光扫过台下初具规模的团练乡勇,朗声说道:

“海寇就要来了,我们琼林书院必做御寇先锋!架构已定,各司其职,不得有误。文院由陈子升总管,下设三司:

司务司六人,掌管粮草、军械、药材调度,由子升亲自管理。

司书司七人,记录军令、名册、缴获、抚恤诸事,交给陈旭。

司谋司五人,匯集情报、绘製地图、分析敌情、擬定策略,由张家玉执掌。

武院及团练,由庞嘉胤督导训练,我统管全局。

司训司十六人,明军纪、传號令、鼓士气、教识字,陈邦彦统领。

团练分水陆二部:

水军三十人,小船数艘,暂以陈存中为旗总。他虽出身疍户,但熟悉水性,行事稳当,所以委以重任。

陆军一百一十人,以陈运、张鹤伦等武院学生为旗总。庞嘉胤主持陆上操练。”

號令虽下,执行却难。四司暂居书院空房,各占一室。

四位新司长突然担此重任,都显得有些生疏忙乱。

陈子升对著满屋粮米、盐铁、木石帐册,额头冒汗,调配起来左支右絀。

陈子壮悄悄走到他身旁,温和开口:“事情分轻重缓急。军粮可按三日、十日、一月分別立帐。军械须分常用、备用、损毁,逐一列清。要提前算好明日耗粮多少,后日需器械几件,谋定而后动。”

隔壁司书司中,陈旭正对著一堆字跡潦草的名册发愁,缴获记录更是混乱。

陈子壮取来纸笔示范:“名册按哨、旗、队三级来写,格式务必统一。缴获分类登记,刀枪、布匹、金银分册记录,每一项写清时间、地点、经手人,存档备查。帐目清楚是根本。”

司谋室內,张家玉面对渔民口述、巡逻回报等零碎情报,眉头紧锁难以下笔,纸上仍只有“贼船数艘游弋”几字。

陈子壮走近,指著地图道:“情报贵在甄別。渔民说五艘,巡逻见三艘,哪个为准?要比对印证。还要推演海寇意图:是探路、寻隙,还是佯攻?各种可能,都要考虑到。”

校场一角,陈邦彦正对一队乡勇宣讲“保家卫国”的大义,言辞虽激昂,却略显空泛。

陈子壮示意暂停,低声说:“大义要讲得实在。当年戚继光练义乌兵,也对士卒说:杀倭寇就是保家园。如今海寇肆虐,若打破我们家,妻儿父母怎得安寧?这是切肤之痛,就是大义。再讲些戚將军歼倭的事跡,士卒才知道为谁而战!”

……

三月二十五日。

鼓响三通,全哨一百四十人肃立。

陈子壮目光扫过一张张或紧张、或茫然、或坚毅的面孔,高声说道:“我们聚在这里,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四个字,保家卫国!做自家的兵,守自家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