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好言难劝该死鬼(1/2)

“辟疆老弟,当初我在漕运总督任上的时候,举荐你为监军,你固辞不受。”

“当时你说,你父为官,你隨父监军各地,『窥中原大地,无可回挽』。”

“当时我惜乎辟疆老弟大才,不能为朝廷所用。今朝廷危难,你率兵而来,是想要帮我力挽狂澜了么?”

史可法亲热地拉著刘子敬的手,两人一副基情满满的样子,並肩而行。

红娘子牵著马,和董小宛跟在后面,马蹄踏在宋朝铺设的砖路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刘子敬十分感慨,老冒也是个有见识的啊,他推辞过史可法的举荐?这还是从史可法嘴里自己才知道的。

冒辟疆知道明朝已经烂透了,拯救不了,只是没什么办法而已。看来老冒能当復社领袖,不光是靠文採风流,也是有脑子的。

刘子敬微微一笑,“如今我依旧认为无可回挽啊。在弘光朝这一年,宪之兄还没看透么?”

“弘光帝在藩不忠不孝,登基后好色昏庸。文官贪財,武將怕死。形势危如累卵,小朝廷还在內斗党爭,一心偏安。”

“宪之兄你被排挤出来,朝堂上主政的皆是鼠目寸光之辈。这大明啊,已经烂透了,不可救。”

“弘光朝各路大军皆是军阀,祸害老百姓比满人还厉害。五十万大军挡不住八旗,我带来的这三万人填进去,就能有用么?”

虽然刘子敬说的都是事实,史可法还是不高兴了,鬆开了刘子敬的手,一甩袍袖,“难道,辟疆老弟也是来劝我投靠满清的么?”

听这话头,劝史可法投降的可有不少了。

刘子敬一脸郑重,“大明不可救,天下却不得不救。国可亡,天下不可亡啊。”

“我来,是救扬州城里这些可怜百姓的。今胡虏铁蹄踏遍中原,腥膻遍地。文明传承若断,神州变色,华夏將面临三百年沉沦。即使这是天数,我也要逆天而行阻止,不惜一切代价。”

“胡虏势盛,江南一马平川,並不能阻挡满清铁骑。我已率復社一部分学子,保长平公主於占城立国,欲迁移扬州之民投之,保留我华夏苗裔。”

“在象林重整旗鼓,选练精兵,待满清內斗,杀回来復我河山,望宪之兄大力襄助。”

冒辟疆是怎么跟长平公主勾搭上的,史可法没兴趣知道,老朋友总算没有投敌,史可法已经很满意了。

“辟疆老弟,为兄空怀壮志,奈何无安天下的本事。都师江北,一事无成。扬州八十万百姓,眼看要因我的无能受苦。若能隨你而去,保全性命於乱世,亦美事也。”

冒辟疆要偏安占城,史可法是说什么也不信他能从占城打回来。

但送扬州百姓去占城避难的事情他是支持的,“这恐怕也是我此刻唯一能为百姓做的事了。”

说话间,史可法和刘子敬前行四里,已经到了督师府。

督师府是个临时机构,就在扬州知府衙门借住,大概在现代扬州市中心紫藤商务酒店的位置。

史可法拉著刘子敬,过正门、仪门,直入知府衙门正堂,吩咐一声,“来人,叫厚生过来。”

扬州知府任民育应声而至,这本来就是他的地盘嘛。

“厚生,你速领手下,晓諭闔城百姓,速出东门,乘船避祸海外。”

任民育是史可法一手提拔的,毫不犹豫,应命而去。

刘子敬很快乐,冒辟疆交游广阔,连史可法都是他好朋友,真是给自己留了个好底子啊,看来这次移民会很顺利嘛。

“史阁部,大事不好——”

一位顶盔摜甲的战將跑了进来,“多鐸率二十万兵马兵临城下,屯於西门外,派人劝降。”

史可法一甩袍袖,“鼎维不必惊慌,多鐸初至,红衣大炮笨重,必没有携带,否则何必劝降。派兵西门,安排守城即可。”

这一点史可法倒是看得很清。满清是马上得江山,能出手肯定不会磨嘰,现在兵临城下不打,绝不会因为善良,肯定是没准备好。

叫鼎维的將军是扬州总兵刘肇基,他上前一步諫言,“敌军初至,立足未稳,不如末將带兵马衝杀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