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撤藩(1/2)

营地里哨声四起,一千门陆战队的火枪兵和临时借调的两千拿著长矛的水兵迅速就集结列阵了。

他们的定位是职业士兵,没有参与营地建设,一直负责营地的护卫,反应最为迅速。

黄蜚的水师最初有四万人之多,在大明的时候,其实也跟郑氏一样,是水师、陆战队没有严格区分的。

下海是水师,上岸就是陆军,便於机动作战。否则单纯驾船的话,哪里需要四万人啊。

所以黄蜚的部下其实各兵种的兵器配备都挺完善,长矛兵也是有的。

但水师到了刘子敬手里,就单纯地被当海军用。培养一个会开船的水兵不容易,水陆分开才各自更具有专业性嘛。

现在由於陆军过少,还要留两千给李牟看守银子,临时还是借调了两千水兵当陆军的长矛兵用。

当然黄蜚手下的长矛兵矛都是两米多长的,不像欧洲那边长达四五米。好在占城这边似乎也不会有大量骑兵,临时对付用吧。

经过埃文训练的火枪兵反应迅速,阵列整齐,严阵以待。借调的水兵长矛手们就慢了些,而且队列也不大整齐,刘子敬看得直皱眉。

好在斥候匯报,北面只来了六百敌军,南面才四百。

料敌从宽,营地这边北面准备了三千主力应对,包括一千燧发火枪手。南面黄蜚亲自出马,二百骑马披甲家丁跟隨,一千装备了紫布甲的精兵做核心,后面排布了两千水师精锐。

一个旅的炮兵布置在了柵栏后两侧,隨时准备炮火支援。

刘子敬不懂打仗,也觉得自己手下的反应不够迅速,黄蜚那边的水师上岸,看上去更是相当不专业,心里忽然有点打鼓。

可是这边都列阵以待半天了,敌人还没来。咳咳,料敌太宽了,敌人的速度远比刘子敬预料的还慢。

刘子敬小看黄蜚的部下了,他们的战绩確实不行。可是那是跟谁比的?他们原来的对手可是八旗。

不提丛林游击战,潮湿气候对满清弓箭的负面影响的话,后黎朝的正规战斗力就远远不如八旗,占城这边是后黎朝阮主的藩属,被阮主打得落流水,水平可想而知。

跟八旗对战,显得水平很拉的黄蜚部,到了这里,那就是牛逼的降维打击。至於埃文训练出的火枪手,一点也不比红毛鬼的正规军差,其实一千人到这里几乎就可以灭国了。

刘子敬手里多了一架带支架的单筒望远镜,在大员的时候,荷兰大员长官卡隆送给他的,汉斯.李波尔製造,在荷兰军队里大量使用。

望远镜並不是什么高科技,东西方现在都在用,明末这边有个叫薄鈺的也造瞭望远镜用於军事。

但战爭是新技术最好的催化剂,欧洲正在打一场后世被称为“三十年战爭”的大战。所以望远镜一出,立刻就被军神拿骚的莫里斯下令大量製造应用。

不像大明这边,只是灵光一现,然后就没了,没有快速普及。

刘子敬不知道的是,其实燧发枪也一样。

刘子敬部下装备製造的燧发枪来自法兰西,事实上大明也有,可是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普及,以至於刘子敬都不知道——

大明这边其实有个对燧发枪普及相当不利的因素,限制了火绳枪向燧发枪进化……

望远镜里,北面大路上,远远出现了一队士兵,戴著白色的小圆帽,没有披甲,手里拿的还是大刀长矛弓箭。

这一看就还是中古时代的士兵,而且队列——就没有什么队列,走得松松垮垮。大美丽国陆军建立二百五十年商业阅兵跟这一比,那都显得队列严整,士气高昂了。

打仗刘子敬帮不上忙,他就是看热闹的。北面的敌军还远,他又来到营地南面,黄蜚的身边,架起望远镜观察。

南面只有四百敌军,看上去比北面来的还散漫,而且一个个的头包头巾,一副阿三模样。

这个——你们不都是占城国的士兵么?怎么南北两个部落打扮还不一样?北面的虽然看上去阵列不行,士兵好歹似乎有点凶悍之气,南边这纯属搞笑了。

战斗力是对比出来的,跟对面拉胯的阿三风格占城土著士兵一比,刘子敬看黄蜚都是名將了。

现在刘子敬对这场洪门初战充满了信心——慢著,没打起来。

远远看见这边严阵以待,南边占城队伍立刻停了,仅有的三位骑士打著白旗就过来了。

带头的年轻人到阵前下马,被士兵带到了黄蜚和刘子敬身前。

这傢伙两撇小鬍子包著头巾,一副豪哥哥的模样,眼睛嘰里咕嚕地看了一眼黄蜚和刘子敬,立刻向刘子敬扑通跪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