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1/2)

第80章 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太渊目光悠远,仿若穿透时空,幽幽吟道:“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万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

声音低沉而醇厚,仿佛带著岁月的沧桑。

几人静静聆听,没来由地,一股悲愴之意从心底悄然升起,瀰漫全身。

惊!!

解风心头猛地一震。

常年在江湖摸爬滚打养成的警惕瞬间拉满,他赶忙收敛心神,暗自戒备。

他纵横江湖五十余载,歷经无数风浪,心智堪称坚定,可何曾见过仅仅靠说话,就能这般轻易左右他人情绪的奇事。

“解帮主,关於弓帮的事,贫道身为外人,本不该多嘴。”太渊收回目光,神色恢復平静,“不过,贫道恰巧知晓贵帮几位前辈的事跡,就当给大伙说段话本,解解闷。”

“请道长赐教。”解风抱拳行礼。

太渊说道:“贫道刚才吟诵的那首诗,讲的是贵帮第九代帮主一一乔峰。”

巧帮的三人聚精会神,在他们看来,像太渊这种大高手说出的话,每一句都必有深意。

“五百年前,正直北宋、西夏、契丹、吐蕃、大理五国並立,而开创金国的女真部落那时还在白山黑水之间。当时江湖上最负盛名的年青一代高手分別是一一【北乔峰】和【南慕容】。

2

寥寥几句话,便將那段波澜壮阔的歷史画卷,在眾人眼前徐徐展开。

“慕容氏从五代十国开始,世代居住姑苏,数百年的武林望族;可乔峰年仅三十余,就能与其南北並列,共尊於江湖,足见其不凡。”

仅仅这几句话,太渊便勾勒出一个风华绝代的江湖形象。

太渊也不吊人胃口:“乔峰智勇双全、胆略过人,豪迈讽爽、不怒自威。执掌弓帮八年,率领部眾以辅翼北宋、抗击外敌为己任,成为叱吒风云、领袖群伦的武学高手。”

“但他其实乃是契丹后裔,少为奸人所害,骨肉分离——

“亲手误杀红顏知己后,带著妻妹北上寻药,途中结识了女真首领完顏阿骨打,也就是后来金国的开国皇帝。”

“后又襄助义兄耶律洪基平息叛乱,拜南院大王,加封楚王,恢復本名萧峰。”

太渊的讲述生动鲜活,眾人仿若身临其境,眼前浮现出萧峰金戈铁马、纵横拽闔的画面。

“战场是神奇的,但也是残酷的。塞外的草原上,除了有鼓角爭鸣的胜利之外,更多的,是刀光剑影之下的血肉生命。”

“萧峰倡导宋辽和平,不愿生灵涂炭,阻止並胁迫其义兄耶律洪基,让其下令终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缔造两国数十年和平。”

巧帮三人听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尤其是苏均,他今年刚过三十,和当年的萧峰年纪相仿。可一对比萧峰那赫赫功绩,再想想自己,平日里不过对付些毛贼便沾沾自喜,顿觉无地自容。

人家那是以国为敌,自己呢,对付些毛贼就得意骄傲,真是羞煞人也。

自己將来定要以这位“北乔峰”为榜样。

均按捺不住心中急切,追问道:“道长,那最后呢??”

“阻止国与国之间的战爭,谈何容易,代价更是沉重。”太渊看了眼苏均,眼中满是感慨,“之后,萧峰为了坚守大义,以断箭自尽於雁门关外,年仅三十三岁。”

此话一出,眾人皆沉默不语,气氛凝重得近乎压抑。

“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