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非曹溪不足以谈禪(1/2)

听到林平之询问“一开五叶”之意,太渊做出解释。

他轻轻拂袖,语气悠然:“隨著曹溪禪影响的扩大,禪宗也开始產生了分流。六祖慧能门下分为荷泽神会、南岳怀让、青原行思等宗系。南岳怀让的弟子马祖道一播化江西,马祖的弟子百丈怀海制订丛林清规,建立禪院组织制度。怀海门下又分出溈仰、临济二宗。”

他说到这里,语气稍顿,目光转向林平之,仿佛在確认他是否跟得上自己的思路。

见林平之认真点头,太渊继续说道:“溈仰宗,其悟境与功行,极致追求理事如如、动即合辙的至高境界。他们接引学人的方式,看似平实,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深邃奥秘,讲究事理並行。开山祖师灵佑顿悟超妙,慧寂则功行绵密。”

“然而,若非天赋异稟、根器深厚之人,实难继承这一派的精髓。所以啊,此宗在禪宗五家中,兴起最早,可衰败得也快。”

太渊微微摇头,语气中满是惋惜。

“再说说临济宗,他们倡导以般若为本,秉持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禪宗教外別传心法。这一派很是特別,不主张一味诵读佛经,反倒推崇研读禪祖们的行止记述与语录;也不提倡苦行修炼,更注重顿悟的力量。”

他说到这里,语气一顿,道:“临济宗的接引方式,可谓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极为犀利。”

林平之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插嘴道:“师父,那青原行思一脉呢?”

太渊继续说道:“青原行思的弟子石头希迁在湖南弘法,大阐宗风。石头希迁从“本体无相,即休即用”进行发挥,提倡隨顺自然的修行方法,以“心体灵昭,湛然圆满,一源含万派,万象现心中”为法门大要。”

“石头希迁门下有药山惟儼与天皇道悟,惟儼再传弟子洞山良价与三传弟子曹山本寂创曹洞宗。”

“道悟三传至雪峰义存,义存门下云门文偃创立云门宗。”

“义存另一弟子玄沙师备传罗汉桂琛,桂琛传清凉文益,文益弟子广布,创立法眼宗。”

林平之听得目瞪口呆,忍不住感嘆道:“原来禪宗的分流如此复杂!”

太渊点点头道:“溈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的出现,被禪宗称之为“一开五叶,道果自然成”。禪门五宗均出於曹溪禪法,思想上並无不同,但在接引方式方面各有特色。”

太渊满是憧憬,以一种感嘆悠远的语气道:“那个时代啊,天下人但凡谈论禪学,皆以曹溪为宗。在六祖入灭一百年后,禪者若无曹溪的根基,都不敢开口谈禪。”

林平之听著太渊讲述的禪宗軼事,只觉心潮澎湃。

脱口而出:“师父,如此看来,曹溪禪在那时岂不是称霸天下释教,如同当年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般,风头无两啊!”

太渊闻言,微微一笑,道:“不错,不过曹溪禪得以广为传播,除了六祖的法门玄妙,还有一个人的功劳不得不说。”

林平之好奇地问道:“何人有这般能耐?”

“此人便是六祖的弟子——荷泽神会。”

太渊神色庄重,缓缓说道,“开元年间,神秀大师在北方大力弘扬禪法,其教义如春风化雨,传遍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邑,甚至还获得武后、中宗、睿宗三位帝王的尊崇皈依,享有『两京法主、三帝门师』的至高尊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