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给东北的最后通牒(1/2)

当张汉卿那一句“正式进入战爭状態”,通过电波传遍世界时。

最先做出反应的,不是东京也不是南京。

而是奉天城里,那个刚刚掛牌不久的,东北科学院。

“快!快!保护图纸!所有核心资料,立刻转移到地下掩体!”

院长叶企孙这位平日里,温文尔雅的物理学大师此刻正卷著袖子,

像个工头一样声嘶力竭指挥著。

年轻的科学家们虽然脸上,带著战爭来临前的紧张。

但更多的是兴奋。

他们亲手研发的,各种新式武器和装备,终於要在真正的战场上,

检验它们的成色了。

化工所的侯德榜,更是直接带著他学生们,衝进了兵工厂的火药车间。

“所有生產线二十四小时,三班倒!扩大硝化甘油的產量!”

“告诉郭松龄他要多少炸药,我给他多少!”

奉天东塔机场。

航空署的署长王助,正仰著头看著一架架涂著青天白日徽章的,

崭新战斗机呼啸著从跑道上起飞。

那是,他和他团队的心血。

仿製德意志“信天翁”战斗机並进行了全面升级的,“奉天一式”驱逐机。

它的速度、爬升率和火力都远远超过了,日本陆军现役的“九一式”战斗机。

“告诉飞行员们,”王助对著身边的传令兵大声喊道。

“把小鬼子的飞机,都给老子打下来!”

“他们的首要任务,不是空战!是轰炸!”

“给我把所有高爆弹和燃烧弹,都扔到关东军司令部和补给站上去!”

“开战就要让他们先尝尝,被炸上天的滋味!”

整个东北,都动了起来。

就像一台按下启动按钮的庞大战爭机器。

铁路线上一列列军列呼啸而过,將成建制的军队和堆积如山的物资运往前线。

城市里无数的青年学生和工厂的工人们,

排著长队报名参军,或者加入后勤支援的队伍。

那些曾经对张汉卿的,大规模备战,颇有微词的商人和士绅。

此刻,也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

国难当头,所有人的心都拧成了一股绳。

帅府,地下指挥中心。

这里灯火通明,电话声、电报声、参谋们的匯报声此起彼伏。

巨大的作战沙盘上,插满了,代表著敌我双方的红蓝小旗。

“报告少帅!我军第一合成旅,已於十分钟前,抵达锦州预设阵地!”

“报告!傅作义將军的,第二合成旅,已成功在辽阳完成布防!”

“报告!上官云相將军的,独立特战旅,已化整为零穿插至敌后!”

郭松龄双眼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指著沙盘向张汉卿匯报著,最新的军情。

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战前,制定好的计划有条不紊进行著。

就在这时一个穿黑色中山装,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

在林权的带领下走进了指挥中心。

看著眼前,这热火朝天的战爭场面,眼中闪过一丝,掩饰不住的惊讶。

他就是被张汉卿,从上海请来的中国外交第一人,顾维钧。

“少川先生,”张汉卿从沙盘前抬起头对他微微一笑。

“让您,见笑了。”

“不,”顾维钧摇摇头,神情复杂说道。

“汉卿你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东北。

一个不一样的华夏。”

在来奉天的路上,他对这个悍然向日本宣战的,年轻少帅是心存疑虑的。

在他看来,这太衝动太冒险了。

作为一个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摸爬滚打半辈子的外交官。

深知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也更清楚如今之华夏和日本之间,存在著巨大的国力差距。

但现在当他亲眼看到,东北军士严阵以待、士气高昂的景象。

看到从科学家到普通民眾,那同仇敌愾、万眾一心的决心时。

他动摇了。

“汉卿你告诉我你到底有多大的把握?”顾维钧盯著张汉卿的眼睛,沉声问道。

“这一仗打的不是军事,是国运。”

“一旦输了我们这个国家,可能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我没有把握。”

张汉卿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