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张亢 郭逵(2/2)

就在他们纳闷之际,高若訥咳嗽一声率先开口道:“此次我与赵副使奉官家之命前来陕西,是为针对陕西境內外蕃民编户齐民一事,此事事关我大宋將来对夏战略,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张亢及一干渭州官员一愣,也顾不得探究高若訥与赵暘的关係,张亢当即便拱手道:“朝廷决断,下官不敢质疑,就怕西夏介入……”

“无妨。”高若訥冷笑道:“我等来时,正巧契丹遣使赴汴京,陈述其欲討伐西夏,算算日子,契丹二十万大军怕是已攻入西夏国內,西夏自顾不暇,岂敢介入此事,再得罪我大宋?”

张亢恍然大悟,兴奋道:“如此,果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知高相公与赵副使可有具体安排?”

高若訥瞥了一眼赵暘,见后者並无反应,便继续正色道:“以我名义,立即派人知会鄜延、环庆、秦凤三路,令三路经略使儘快赶至渭州商议此事。等等……麟府也派人去知会一声。”

听到“麟府”二字,赵暘瞥了一眼高若訥,倒也没说什么。

“是。”张亢拱手领命,隨即又看向赵暘,问道:“赵副使可有何指示?”

赵暘伸出两根手指笑著道:“有两桩事要麻烦张知州,其一,来陕西途中,我许诺麾下禁军以及后勤杂兵、民夫,待等到了陕西,便发酒肉犒赏他们,劳知州替我准备至少两千五百只羊羔,另两千五百斤羊肉,二百坛酒,及五百贯现钱。”

张亢张了张嘴,看看高若訥又看看赵暘,乾笑道:“呃,这所费……倒也不小,不知计入公使钱还是?”

高若訥权当没听到,赵暘倒是一口应道:“计入公使钱,就记我的名字,我会派人知会三司转运司,叫其抵免划除,总之不会加重渭州负担。”

“是。”张亢暗暗咋舌於赵暘的口气,同时偷偷瞥了一眼高若訥,见后者毫无反应,心下愈发相信范纯仁的话。

“其二,涇原路都监郭逵,请他来州衙见我。”

“是。”张亢心领神会,立刻就猜到老上司范仲淹肯定也在这位赵副使面前举荐了郭逵。

隨后,赵暘又与张亢谈了谈天武第五军的驻扎地点,鑑於赵暘的要求是临近渭州,张亢无奈表示城外並无合適的旧寨,只能让天武第五军新建一座营寨。

谈完正事,张亢又提及城內酒楼摆宴款待赵暘与高若訥一事,赵暘也未拒绝,只是问道:“若於今晚,郭都监应该能赶回城內?”

见张亢点头,赵暘也就答应了。

稍后,张亢先带著赵暘与高若訥前往城內空置的官舍,为二人安排住处,然后又去替赵暘购置酒肉,犒赏天武第五军。

高若訥一路跟著来到了张亢替赵暘安排的官舍宅院,待张亢离开后,將赵暘请到一间房中单独说话。

“赵司諫,此次你我前来陕西,可谓是担负重责,为更好完成官家託付,我认为应当提前明確分工,比如说,你我究竟应当以谁为主。”

听到这话,赵暘不禁一乐:“你这一路上都不提,我还以为你能忍多久。”

高若訥脸色一黑,义正言辞道:“高某个人荣辱是好,关乎朝廷大计事大,赵司諫虽年轻有为,但终归欠缺经验,故我希望赵司諫以我为主,听我指挥,可否?”

赵暘挑眉看向高若訥,点点头:“行,我听你指挥,但你也得听我指挥。”

“什么?胡闹!”

“唔?”

眼见赵暘双目一睨,高若訥顿时心虚,连忙改口:“我是说,这样不就又混淆了么?”

赵暘似笑非笑地看著高若訥道:“那就这样,小事听你的,大事听我的,如何?”

高若訥倒也不敢驳斥,皱著眉头问道:“何为大事?何为小事?”

赵暘顿时笑容收敛:“陕西四路,没有小事!”

“……”高若訥气得鬍鬚乱颤,看得唯一在旁的王中正险些笑出声来。

“行了,开个玩笑而已。”赵暘摆摆手正色道:“这样,编户齐民一事,具体討论、分工,都由你安排,我主管军事。之后几日,你去会见那些经略使,我叫张亢或郭逵领著在涇原路各地转转,看看当地具体地形……”

高若訥也猜到赵暘想做什么,忙收起怒色,点头答应。

“对了,枢密院之前派人来实地勘察的那些人,在哪?”

“这个……”高若訥捋了捋鬍鬚思忖道:“陕西四路,论地形就属涇原路边防最为薄弱,枢密院此前派遣的勘察使,自是先来此涇原路,但此刻究竟位於何处,那就得问张亢了……”

赵暘点头道:“那这事交给你了,你叫人找到那几名勘察使,叫他们带著勘察结果来见我。”

“可以。”高若訥点头答应了。

他如今身兼参知政事与枢密副使,自然也有权命令枢密院外派的官员。

双方谈妥分工后,高若訥也去除了一桩心事,便领著一干元隨前往他暂住的官捨去了,而赵暘则与范纯仁、文同、王中正等人在这座暂时落脚的宅邸粗略转了一圈后,便立即又出城,回到天武第五军中,与种诊等人商议修建营寨一事。

正午前后,带兵在外巡检的都监郭逵便收到了张亢派人传达的消息,忙领兵回到渭州城內,见到了正在替赵暘准备犒军酒菜的张亢,不解道:“知州急著將我召来,不知有何要事?这些羊是?”

张亢笑著道:“你的机会来了。……此次朝廷派来的专使,其副使小赵郎君与范相公交好,范相公在他面前举荐了你我,待会我带你去见他。”

说罢,张亢便立马领著郭逵到城外天武第五军中去见赵暘。

待彼此见面后,赵暘颇感意外,毕竟他原以为郭逵多半也是像张亢这般,最起码年近半百,没想到郭逵异常年轻,今年年仅二十七岁。

要知道此人在九年前便得到范仲淹的赏识,那时才多大?十八岁罢了!

这岂不就是一个將帅的好胚子?!

基於这点,赵暘对郭逵的评价大幅提高,態度也愈发热情,笑著招揽道:“之后,郭都监便暂时在我身旁,替我解惑陕西之事,如何?”

张亢与郭逵自是满口答应。

隨即,赵暘又唤来种诊、种諮、种諤,与张亢及郭逵相见,种家兄弟本来就出身陕西,双方自然一见如故。

此时赵暘又將范仲淹的亲笔书信分別交给张亢与郭逵,二人看罢既感慨又激动,感慨是因为范仲淹在调离陕西后多年居然还想著老部下,激动则是因为范仲淹在信中不但提及了赵暘乃朝中唯一“文武並举”的文官,同时又称赵暘又破夏覆辽之志。

张亢与郭逵心领神会,当即表態:“愿效犬马之劳!”

於是乎,赵暘收穫了两员善战之將,而张亢、郭逵二人也收穫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