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御药(1/2)

同一日晚上,就当钱明逸与高若訥在宋庠府上跟后者一同商议对策时,宫內的福寧殿內,赵禎与赵暘也刚刚用完晚膳。

大概此时世人就已知饱食之后不宜立即沐浴,二人干坐在席,你看看我、我瞧瞧你,稍显尷尬。

事实上,赵禎身为大宋天子,入夜后的私生活断然不可能乏味,但眼瞅著赵暘那看似仅十五六岁的容貌,他有意收敛了许多,哪怕他也知道这小子实际也过了弱冠之龄。

冷不丁,赵禎问赵暘道:“会棋弈么?”

“围棋?”赵暘想了想道:“能下。”

那就行,赵禎立即叫人取来棋盘,与赵暘对坐而弈。

期间,王守规命人准备了参茶。

宋代流行团茶,较唐代流行茶饼更为精细,但两者的主要工艺相差不大,都需要经过拣芽、蒸茶、榨茶、研茶、造茶以及最后的过黄,也就是乾燥,只不过在造茶这一步的定型,一个用圆形模具,一个用饼形模具。

赵暘低下头抿了一口,感觉並不像人说的那样难喝,但也不怎么好喝,因为没什么茶香味,味道几乎都被参味掩盖了。

“茶饼?”赵暘问道。

“茶饼兴於前唐,我大宋盛行团茶,工艺较之前唐更为精细。”赵禎端起茶碗吹了吹热气,“如何?”

“还行吧,不过没什么香气,还是炒的好。”

“炒?”赵禎並不生气,反而来了兴致:“何谓炒?”

赵暘摇头道:“具体的不清楚,大概流程就是架起一口铁锅,底下生火,一边搅拌一边烤烘茶叶,令水分蒸发……据说温度、也就是火候要適宜,不宜过高、过低,別的我就不清楚了。”

这次赵禎还比较满意,转头看向王守规道:“来日叫宫人试试。”

“臣记下了。”王守规点头道。

隨后赵禎与赵暘二人便开始下棋。

后世黑子先下,但宋时却是白子先行,隨著赵禎抬手示意可以开始,赵暘持白子率先在正当中落子。

赵禎抬头看看赵暘,却没说什么,可隨著棋盘上的子渐渐变多,他就逐渐看出这小子的棋路毫无章法,皱眉问道:“你不是说会下么?”

“我是说能下,大概知道规则。”

赵禎为之无语:“你『故乡』……不教么?”

“教,但不是在学校……我是说学塾,感兴趣就可以找私人教,当然,要交钱。”说著,赵暘抬头看了一眼赵禎,继续道:“提前回答下一个疑问,琴棋书画皆是如此。”

一点小聪明全用在这儿了!

赵禎睨了这小子一眼,隨即好奇道:“学塾都教什么?”

赵暘瞥了一眼唯一留在寢居內的王守规,挑著不紧要的回答道:“主要有语文、数学、生物、物理、化学、政治、歷史……另外还有些……”

“如此之多?”赵禎有些意外。

他並非没有注意到赵暘隱瞒了一些,他知道那些是不方便当著王守规的面说。

他有心將王守规支开,但又觉得不太妥,毕竟已经连续两个晚上这么做了,也就是王守规乃是宫內的老人,懂得察言观色,知道什么该说、什么该烂在心里,否则若传出去,肯定会有人怀疑面前这小子的来歷。

可即便王守规懂规矩,他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將其支开,这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猜忌。

想到这些,赵禎只能按捺心中的好奇,去选择赵暘拋出来的科目,以解他的好奇:“何谓语文?”

赵暘落下一子,斟酌著解释道:“主要是学字、认字,学习古人文章、诗词歌赋……”

“哦。”

赵禎恍然大悟,心中顿时联想到这小子曾称范仲淹为“老熟人”的那一幕,会心一笑。

“数学呢?”他又问道。

“这个就复杂了。……官家可以理解为算术,但比那要难得多。”

“算术?”赵禎有些惊讶,“当真?……那你呢,会么?”

赵暘想了想道:“能算。”

赵禎乐了,指指棋盘调侃道:“就如你这弈棋之术?”

“比这个稍强。”

“哦?”赵禎有些意外,將信將疑地看了赵暘半晌,道:“朕考考你。”

他吩咐王守规取来一本小册子,打开后瞥了赵暘一眼,出题道:“有井不知深,先將绳三折入井,绳长四尺,后將绳四折入井,绳长一尺,试问:井深几何?绳长几何?”

赵暘有些惊讶,皱著眉头开始默算。

见此,王守规转身取来纸笔,没想到他刚放下,就见赵暘开口道:“井深八尺,绳长三十六尺。”

赵禎一惊:“你怎么算的?”

“简单。”赵暘解释道:“绳三折入井、绳长四尺,可知绳长为三倍的井深及余长,即三倍井深加十二尺;后將绳四折入井、绳长一尺,同理可知绳长为四倍井深及余长,即四倍井深加四尺。绳长相等,三倍井深加十二尺等於四倍井深再加四尺,左右一减,可知井深八尺。既然知道井深八尺,绳长也就不难计算,三十六尺。”

“……”赵禎听得云里雾里,取来那本小册子看了眼答案,眼中闪过一抹奇色。

“朕再问你,今有善行者行一百步,不善行者行六十步。今不善行者先行一百步,善行者追之,问:几步能追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