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门道(2/2)
李长湖拘束的站在那里,脸上露出笑,把自己衣服前后拍了拍,还是不好意思坐。
“伯爷,我站著就成。”李长湖左右看看,准备寻个地方站著。
“坐!”
梁泽提高声音。
“是。”
李长湖看到桌上精致的菜,少说也得五六两银子。
明朝的饭馆跟后世饭馆类似,有摊子,有小饭馆,也有非常高级的大酒楼。
普通的七八文就有汤有饼,就相当於后世的几块钱,要是高档一点的就是几百文钱,类似苏軾的文章里说几个士大夫喝点小酒个四五百文。
明朝的京城那就不同了,肯定是高级酒楼也有,比如吃顿上档次的也要五千文以上,类似梁泽今天吃的这顿饭。
梁泽不觉得自己吃的贵,发工资了喝一顿犒劳自己正常,清朝道光年间陕西粮道张集馨接待各地官员,每次公款在两千两以上。
並且有详细记载,戏班子,燕窝鱼翅海参烧烤,活鱼,白鱔,鹿尾跟猴脑,一次吃喝就是两千两。
这两千两要是用乾隆年间的一两三百五十元计算,那数目可就不止五位数,一坛酒千两银子就没了。
李长湖见到过刑部官员用公款吃饭,所以只觉得梁泽比较节俭,心里萌生出佩服,今天发钱粮,都尉才出来吃饭吧?
皇上禁止吃喝奢侈,不过刑部经常这样。
李长湖觉得相比其他人,县尊不仅是长寧伯,还是駙马都尉,这种身份完全可以奢侈吃喝,县尊却没有这么做,如何不叫人心里佩服。
梁泽並不知道李长湖对他的看法升华,而是问起刚才百姓摔伤的事情来:“那个百姓摔哪了?”
“腰断了。”李长湖嘆口气:“看样子又是家里的顶樑柱,那腰断了,又要光家资。”
梁泽道:“所有人就要儘早的清理积雪,雪被人踩化,第二天结成冰就容易摔伤。
还有路两边的尖锐冰柱,若是掉下来砸上人,岂不是白白死人。”
李长湖听到,再一次对梁泽產生感激:“县尊您是个好人,幸好在咱们上元县。”
见梁泽不明白,李长湖道:“江寧县的惠民药局里,救治的病人每年都是咱们上元县药局的好几倍,那政绩就上去了。
而咱们上元县的药局惨澹,这也是当初没有多增加药局的原因。
后来县尊您让戴院使增加,要不是您,小人估计几十年都不会。”
梁泽摇摇头:“寧愿药落尘,都希望世上多些无病人,这样子除了药局的话,江寧县的医馆岂不是生意非常的好?”
“都排长队,生意非常好,这几天儘是滑倒的。”李长湖道:“小人今天就是到长干里看望摔伤的表叔,路过这里遇到县尊了。”
这些都是增加政绩的门道,京察时不可能会查的这么细,所以知县的政绩都是这么来的……
梁泽明白了里面的道理,没有说什么,只是喝著酒道:“这很多菜都没动筷子,你打包回去给你娘,我还有这事。”
李长湖连忙起身,帮梁泽拉开上座的椅子,感动道:“县尊慢走。”
这些菜都是他们家里平日里尝不到的,李长湖稀罕的过去打包这些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