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全都是宝藏(1/2)

“医舍招收的是民间大夫,医术都参差不齐,用药手法可能会比较的猛,比较野。

老夫以为,当投入些时间编写基础药书,规范行医问诊,作为医捨入门基础,为后来人指路。”

说话的是六十多岁的老者,言语间很有自己的看法,大明乡野的行医问诊,基本都是手法比较野。

放在民间,百姓不管这些,可是医舍现在还要接触皇室,甚至需要考虑到大明所有府县,就需要规范行医问诊,不能只有野路子。

梁泽笑道:“先生所言有理,我看你面生,是新来的先生,不知如何称呼?”

“回长寧伯,在下叫楼英,字全善,浙江萧山楼塔镇人氏,祖上三代行医。

我平日行医於乡间野庙,受戴公所託,昨天才从云南赶回加入您的医舍。”

梁泽倒是听说过明代名医楼英的事情,洪武末年,楼英被召给朱元璋治病,任职太医院,一生著有许多的医学书,尤其《医学纲目》,成为后世李时珍参考的重要资料。

得知楼英经歷,梁泽不由得暗暗咂舌,戴思恭还真是给自己弄回来个宝贝人物。

“长寧伯,我有文稿,自荐作为医舍的医书,可行?”说话人是个年五十岁有余的。

梁泽客气道:“近来繁忙,这位先生是。”

“回长寧伯,我也是昨天新来医舍的王履,字安道,南直隶苏州府崑山县人氏。

原本明年前往华山,准备完成华山图记,只是戴公热切邀请,於是前来赴约。”

梁泽心里更加高兴,好傢伙,居然把《医经溯洄集》作者王履给请过来了,心里恭敬之意升起,连忙回礼道:“文稿留给我,若合適,当由医捨出书。”

许多生面孔,梁泽居然都不认识他们,於是道:“诸位先生,大家都简单的介绍下自己吧。”

“在下萧贤,字慕白,会昌县的里长,三年前进京送实竹时替皇后娘娘治疗乳痈,被授太医吏目。

因我不適应太医院而回乡研究妇科,外科,五官科以及人体皮肤的治疗。这次特意带来自己独创的甲癣抑菌散。”

居然还有擅长妇科的,梁泽知道这个时代,懂妇科甚至专门研究妇科的十分少,甚至还无偿在自己府县救治百姓。

“在下王道中,无为人氏,我擅长缝合解剖,曾给百姓缝合过气管切过鼻息肉。”

王道中,这个人歷史上在洪武年间供职过太医院,孙子王大坤后来也入职太医院,都是医学世家,还会解剖跟缝合。

梁泽心里不由得感慨,自己医舍来的全是洪武的宝藏人物,医学发展跟粮食经济都一样重要。

这些有真才实学的,真的就是妥妥的宝藏!

说白了,太医院里面除了戴思恭有真才实学,其他都是官员作风,能治小病治不了大病,治病都要商量同样的病才治。

梁泽道:“诸位先生有如此高的医术,为何都甘愿来我这医舍,其实太医院给你们的更多。”

萧贤摇摇头,眼里都是对梁泽的恭敬,解释道:“太医院里面都论资排辈,我不適合官场之间的来往,只想寻个地方专心研究医药奇方,拿来救治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