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章 赐死秦王何草率,忠孝礼义全崩坏(1/2)

君子也是有脾气的。

江楚生检阅部队时不咸不淡的態度让苏子玉很恼火,有种自己珍视的宝物被別人轻忽的受伤。

但他没有发作,甚至表情没有什么波动。

毕竟对方只是宣詔奉使,是个文官,不知兵也正常。

不知兵的人,哪里懂朔方铁骑的含金量。

不知者无罪,此事不提也罢。

趁著检阅部队调整出来的时间,苏子玉仔细想了一遍,父皇如此大费周章派宣詔使来宣旨,多半是让他交出兵权调离岗位。

是彻底投閒散置还是请他回鄴京主持日常工作?

总不能是派人来杀他吧。

苏子玉唇角微扬,將这个荒诞的想法驱散。

虽然父皇没有指定太子,但已经有很多朝臣暗中向他示好,而他在民间的名声也是极好的。

他不是继承人,谁是?

是整日只会斗蛐蛐玩女人,不到三十岁就快咽气的三弟?是贤的恰到好处,最会收买人心的八弟?还是那个只懂钻营取巧,渴望权力胜过一切的十八弟?

苏子玉只想到这三个,是因为只有他们是嫡子,庶子不配。

他是谦谦君子,但他更胸怀天下。

神州大地已经折腾太久,父皇做事又太荒唐,没有给大雍打好基础,这个国家没他真的不行。

於公於私於民,这个皇帝他当仁不让。

他並非为一己私慾如此渴望权力,而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若是兄弟中能有个像人的,他寧可做个閒散亲王。

可惜,这些心事他跟谁都没法说,谁也不懂他。

难怪从禹皇开始,皇帝都是称孤道寡。

皇帝真的都是孤儿,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爱情,一个人孤单的端坐王座,俯视天下,就连敢抬头与之对视的人都找不到几个。

想到这里,苏子玉有些伤感,幽幽的说道:“这里没外人,使君可以宣詔了。”

江楚生显然不认同他的说法,环视一圈后,淡淡的说道:“除秦王殿下、大將军和前將军外,其余閒杂人等离开。”

听闻此言,还在营帐中的几名將军怒火中烧。

老子好歹也是朝廷三品將军/四品中郎將,你小子算老几,居然看不起我,谁是閒杂人等?

苏子玉有些惊讶,眉头微蹙,依然在维持君子人设。

片刻沉默后,他淡淡的说道:“奉使如皇帝亲至,都出去吧。”

几位將军虽然不太爽,但哪敢不奉秦王的命令,纷纷离开。

走之前,这几人怒气冲冲的看著江楚生,投来充满杀意的眼神。

唯有走在最后的一名將军在错肩而过时轻轻的说了一句,“江少,去年那场突袭乾的漂亮。”

江楚生认出了这位將军。

就是当时派他执行外围扫荡任务的正三品中郎將赵不识。

这位將军的名字中虽然有个不识,却很有识人之明,经常提拔使用年轻人,从不因出身而持偏见,在军中声望卓著。

只可惜此人的军事才能並不被人知晓。

他平生参加大小战役十三次,全部获胜,却没有封侯。

因为他打仗都是润物无声的风格,很少用奇,也没有故事性很强的胜仗。

属於那种“结最硬的寨,打最呆的仗”的专业军事人才。

该贏的仗他一定能贏下来。

不该贏的仗他坚决不打,而是通过迂迴机动的方式创造胜机。

在不懂行的人眼中,这位赵不识是標准的蹭局势庸將,但在江楚生眼中这才是真名將。

很可惜,这位真名將功不显,名不著,被狠狠地埋没了。

已经四十五岁还是四品,这辈子基本上到头了。

苏子玉和古静都没有提拔这位赵中郎將,让江楚生对他们军事水平的评价又悄然下调一档。

知兵,然不知將。

这就是他对苏子玉和古静的评价。

也不知道他二人听到这个评价会不会被气的跳起来,但江楚生驱赶三品以下武官的行为已经让他们很不悦了。

“奉使请宣旨吧。”古静的脸依然是病態的红,语气也相当不善。

江楚生给陈布使了个眼色,示意对方宣旨。

他是宣詔使,陈布是派来监督他的內廷使。

按照惯例,应该由他来宣读詔书,但內廷使代宣也是有先例的。

他不宣旨,主要是不想担恶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