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山雨欲来(上)(1/2)

于谨思虑片刻,方才说道:“自古大將领军在外,而受到君王猜忌者,未有一人可得善终。然主公今日之事不同,此番帐外十万大军乃是朝廷精兵,不是主公私兵,太后纵有猜忌,也不会过度疑心主公造反,大事仍有转圜的余地。”

元深听罢,缓缓点头:“先生所言甚是,我等该如何行事才能消除太后的猜忌?”

“此事说来也容易,太后既然担心主公在军中专制,会生异心。主公日后只需事事都与章武王商议,同时命录事,將军令抄送一份上呈太后,以示我等无异志。时间一长,太后知晓主公赤诚,自然会放下戒心。”

元深闻言大喜,欣然说道:“好!就依先生!”

于谨的方略贏得满帐喝彩,眾將纷纷夸讚于谨心思縝密,用成本最小的方法为元深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元融此时早已起身,站立在旁。

听完于谨的谋划,他为叔父元深找到应对之法感到高兴,但身为北魏宗室亲王,他对河北战事感到异常的焦虑,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开口说道。

“按照於將军的谋划,叔父与太后之间的嫌隙確实可以消除,但是此番率大军出征,意在早日平定河北叛乱。如果我们行军途中每项安排都要稟报洛阳,势必耽搁行程,辜负朝野对我们的期待。”

元融一语定下腔调,紧接著,又一转口风,厉声说道:“定州城已经被叛军包围数月有余,刺史杨津乃我大魏数朝元老,对社稷有大功,向朝廷求援数十次,岂可不救?”

元融义正言辞,说出来的话振聋发聵,这让原本有些热闹的军帐重新归於平寂。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国著想,確是作为將领应当担忧之事。

河北战事迁延日久,社稷百姓多有损伤,若人人此时再想著明哲保身,只怕届时民心尽丧。

元深见眾將沉默,內心又生犹豫。

于谨见状,连忙叩首再次劝道:“主公!《孙子兵法》云,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眾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將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其余四胜,我等皆可以用智谋来辅佐,只要努力,便可功成。唯独第五点,需要主公自行斟酌。”

“主公试想,如今我军將能却受到君王猜忌,即便到了战场,胜败难道可以预料到吗?请主公切莫因一时心急,反而误了大事!”

于谨再三叩首,字字泣血,元深为之动容。

元融却骂道:“我將太后密旨上呈叔父阅览,本意想坦诚布公,上下同欲,一鼓作气平定叛乱。届时得胜回京,只要我在太后面前將其间道理讲明,叔父的祸事自然也可以消解。”

元深点头表示认可:“章武王所言,也颇有几分道理,只要我等实心用事,应不至於……”

“主公!”见元深如此,于谨已顾不得上下之分,上前扯住元深衣袖,高声喊道,“你们难道忘了河间王和长孙將军是怎么败的吗?以长孙將军的才能,真的会被区区叛军正面击败吗?”

元深错愕,于谨的动作和言语著实嚇了他一大跳,为了安抚于谨情绪,只好出言抚慰:“先生不必如此激动,这不正在商討吗?有话慢慢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