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簪花宴(1/2)

两日后,一封来自知府衙门的请柬,送到了墨香巷的李宅。

这是“簪宴”的请柬。

此乃本朝惯例。

每逢院试放榜,当地的知府或知县,都会设宴款待本科新中的秀才,並亲自为他们戴上象徵荣耀的红,故名“簪宴”。

这既是朝廷对读书人的恩典,也是一场重要的社交活动。

必须得去。

这天早上,李彦舟起个大早,梳洗之后,便换上了一身簇新的湖蓝色儒衫。

料子是上好的杭绸,虽然没有过多的纹饰,但剪裁合体。

衬得他身姿挺拔,面如冠玉,凭添了几分书卷气。

李大田坐在一旁看著儿子,手里的旱菸杆忘了抽,只呵呵直乐,眼里满是骄傲。

如今的彦哥儿,哪里还有半农家小子的影子?

李秋妹把自己做的一只絳色小香囊系在李彦舟的腰间,笑眯眯地道:“哥哥,里头装了艾叶、藿香、薄荷、石菖蒲,还有两粒丁香。能驱百虫,不怕蚊子叮咬。”

李彦舟拿起香囊看了眼,上面绣了株兰草,针脚很是细密。

他赞道:“秋妹的手艺越发好了。”

李秋妹高兴得抿嘴直乐,跟著李大田,一直把李彦舟送出巷子口,才依依不捨转身回家。

“簪宴”设在知府官宅的后园。

李彦舟递上请柬,隨著下人引导,穿过抄手游廊,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园中假山嶙峋,小桥流水,奇异草爭奇斗艳,一座精致的戏台搭在水榭之上,已有乐师在上面调试丝竹。

园中已经来了不少人,都是今科新中的秀才。

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高谈阔论,或低声交谈,个个都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李彦舟的出现,立刻吸引了不少目光。

“快看,那位就是案首李彦舟!”

“果然是年少英才,相貌如此俊逸!”

李彦舟对著朝他看过来的同科们含笑点头,自顾自地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静待开宴。

不多时,环佩叮噹,一身緋色官袍的河阳知府周正明在眾人的簇拥下走了出来。

他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眼神锐利。

一番勉励的场面话后,便到了簪的环节。

周正明亲自执,从案首开始,一一为新晋秀才们戴上红绸。

轮到李彦舟时,周正明打量了他几眼,抚须笑道:“李彦舟,本官看过你的文章,策论尤为出彩,见解独到,非寻常少年可比。听说你还未满十六?”

“回府尊大人,学生今年十五。”李彦舟恭敬作答。

“好!好一个少年俊才!”周正明大为讚赏,亲手將最大的一朵红簪在他的帽檐上,“望你再接再厉,莫要辜负了这一身才华,两年后的乡试,本官等著喝你的庆功酒!”

角落里,一个身材高瘦、面容俊朗的青年正静静地注视著李彦舟,他便是此次院试名列第五的於致远。

於致远出身书香门第,自詡才高,本以为案首之位十拿九稳,却不想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小子夺了去。

他倒並非嫉妒,只是文人相轻,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觉得对方胜得侥倖。

更重要的是,他与本次院试落榜的吴焕生乃是同窗,还是至交好友。

在吴焕生的哭诉中,李彦舟成了一个心机深沉、惯用阴谋诡计的乡野小人。

吴焕生只是因为看不惯李彦舟在”文渊阁“用“奇技淫巧”譁眾取宠,说了几句公道话,便被李彦舟怀恨在心,设下圈套,诬告他纵火,害得他前程断绝。

於致远为人方正,最是重情义、讲道义,听闻好友这般遭遇,心中早已將李彦舟划入了“品行不端”的行列。

此刻见知府周正明对李彦舟青眼有加,他虽未发作,但眼神中的鄙夷和不屑却越来越深。

在他看来,一个靠著不光彩手段上位的偽君子,不配得到府尊的讚赏。

可惜同科们不这么想,都主动上前与李彦舟结交,其中几人更是对他製成的摺叠桌椅讚不绝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