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明天去县上试卖(1/2)

这摺叠马扎的结构並不复杂,就是由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竹框,在中点用轴心铰接,再以粗布做凳面。

图纸上,他画出结构,並用小字標註了榫卯连接、火钎烫轴孔、边角打磨等关键要点。

设计图一成,李彦舟再也坐不住了,提著斧头就去了后院。

后院的竹林鬱鬱葱葱,他很快相中一根两年生的细竹,“咔嚓”几声,竹子应声而倒。

他將竹竿拖回院中,削截成四长四短八段竹料,利落地开出榫卯,片刻功夫,两个大小分毫不差的竹框便初具雏形。

接下来是关键的一步:烤压定型。

他將竹框架在火上,只烘烤中段。

待火候恰到好处,迅速取下,一脚踩住一端,双手用力向下一压。

竹竿便弯出了一个肉眼难辨的微小弧度。

正是这个弧度,能让马扎展开后四脚外撇,稳稳抓地,大大增强其承重与寿命。

待弧度固定,他又取来烧红的铁钎,对准竹框长边中点,“嗤”的一声,穿出一个边缘被高温碳化、光滑坚硬的圆孔。

万事俱备,只待组装。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他將两个竹框交叠,穿入打磨光滑的竹销,隨著木槌“嗒”的一声轻响,一个稳固的x形骨架就此成型!

成了!

李彦舟单手拿起骨架试了试,手腕一转,“哗”的一声便併拢摺叠,厚度不过三指;

再向下一抖,“啪”地一下又瞬间展开。

最后一步是凳面。

他从杂物间翻出一块厚实的旧粗布,裁剪后固定在框架上。

一个摺叠马扎,就此诞生!

他坐上去左右晃了晃,四脚稳抓地面,纹丝不动!

李彦舟拎著这个新鲜出炉的宝贝,兴冲冲地就往大伯李大山家走。

这门生意要做大,必须有可靠的合作伙伴,大伯一家人品实在,又懂木工,是最佳人选。

到了李大山家,大伯娘罗氏正“吱呀、吱呀”地织著布。

“大伯娘。”李彦舟在院门口喊了一声。

“是彦哥儿啊,快进来。”罗氏停下手里的活,看到李彦舟手里拎著的怪东西,好奇地问,“你这是做的啥?”

李彦舟把马扎往地上一放,当著她的面摺叠、展开。

“摺叠小凳。”

罗氏眼睛一亮,赶紧走近打量。

“这玩意儿好!能坐还能收起来,不占地方,出门带著也方便!彦哥儿,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肯定能卖大钱!”

“我也这么想的,所以来找大伯娘商量商量。”李彦舟笑道。

“商量啥,这肯定行!”罗氏隨即指著凳面上的旧布,皱眉道,“就是你这布面不牢靠,坐不了两次就得破。”

“我想用大伯娘织的粗麻布,结实耐用。”

“那感情好!我还真有富余的布头。”

罗氏转身就进了屋,不多时拿出一截土白色的粗布。

是麻线和线混纺的,厚实又坚韧。

“你看这个行不?”

“行,正合適。”

正说著,院门外传来一阵说笑,李大山和两个儿子提著一桶鱼回来了。

他看到地上的摺叠马扎时,也跟罗氏一样,挪不开眼了。

“这啥东西?倒挺新鲜。”

“彦哥儿拿来的摺叠小凳。”

罗氏找来针线剪刀,让李大山父子把骨架撑开扶稳,她则飞快地剪裁缝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