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欲要离山游歷(2/2)

可王禹思虑再三后,还是拒绝了祖师的好意。

他要走的路註定极端无比,若自身没有创造功法的能耐,踏上祖师为他规划的道途未尝不可。

可在天赋面板的帮助下,他当下已然有了融匯、创造功法的本领。

这种情况下,王禹更愿意依靠自己创造最適宜他的道路。

当下,王禹虽然仅修成九转金身第一转。

可他的道体、法力、元神,相较以往又有了质的飞跃。

道体上,原本的玄铁精金之躯已经被他精粹为铁母铸就的无缺宝体。

法力上,真慧师兄地仙境的仙元若是跟王禹体內的法力发生碰撞,输的会是真慧。

元神上,王禹已经能抗住大胃稀释十倍后的月光神水。

单论战力,方寸山现在还在山上的弟子唯有种玉能胜他,真慧手段尽出能维持个不胜不败。

余下的弟子尽皆不是他的对手。

至於天妖戮神诀,这门功法说是功法,不如说是一门秘术。

与堂皇大气的九转金身不同,这门功法走了截然不同的路子。

它以戮神为名,专炼杀伐之术。

將王禹的戾气、恶意、杀意、慾念等诸多负面熔於一炉,若配合身外化身使用,能分化出一个精擅杀戮的王禹。

单论攻击性与杀欲,这道分身比王禹本体还要强上三分。

要不是一转层次的九转金身尽善尽美,王禹都不敢保证同境界的自己能胜过那道天妖化身。

天妖戮神诀讲究一击破万法、瞬杀定乾坤。

功法运转时,周身会縈绕淡淡的黑金色煞气,那是由无数经文奥义与杀伐意念交织而成的魔意,触之即伤神魂,端的是霸道无比。

神通一道,王禹结合从捨得书屋里得来的诸多术法,將五行大遁这门伴生神通推演到五行俱全的程度。

他日后若有幸能悟透五行轮转之真意,说不定能重现这一大神通的全部风采。

缩地成寸、破妄法瞳、身外化身这三个术法,是王禹自捨得书屋里寻来增强自身底蕴的进阶型术法。

这三门术法层次极高,用到金仙境都不会过时。

据种玉说,祖师谈及这三门术法时曾说过,这三门功法若是修炼到极境能衍化三门神通。

那可是太乙金仙都依仗为底蕴的强力手段。

至於武技天荒戟,这门戟法是王禹帮嘮嗑和大胃增添近战手段时,顺带著创造出来的。

至於为什么不传授给嘮嗑跟大胃同层次的武技,纯是因为两人参悟功法与术法就已经挖空心思了,实在没时间再兼修一门地仙层次的武技。

这日,恰逢初一。

因祖师每逢初一十五会为门下弟子讲经、说法的缘故,王禹三人早早就起床了。

卯时三刻,三人便如往常一样来到前殿等候。

三年下来,王禹三人早已和山上的诸多师兄弟混熟了脸。

一进前殿,便有师兄弟和他们三人頷首打招呼。

没错,三年过去后,王禹三人不再是祖师门下入门最晚的弟子。

前年跟去年,陆续又有七、八个有缘人寻到了方寸山,相继拜入了祖师座下。

辰时將近时,原本尚有些喧闹的前殿瞬间安静下来。

辰时刚至,祖师便现身於前殿石座之上。

扫了一眼殿內诸弟子,见诸弟子皆在,祖师受过诸弟子礼拜后便开始讲经。

“今日讲《黄庭经》一篇,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

閒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

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儘管已经听讲三年,可祖师每次讲道时,王禹依旧听的如痴如醉。

祖师的声音不高,却似携著某种天地至理。

每一个字都如晨露坠叶,清晰地落在眾弟子耳中,又似春风拂过,悄然渗入心神深处。

讲至散化五行变万神时,他指尖轻捻,殿中忽然泛起五色霞光,霞光里隱约可见无数身形变幻。

或为猛虎下山,或为游鱼潜渊,或为飞鸟击空,或为人形、仙影。

种种变化浑然天成,不见半分滯涩感。

眾弟子只觉眉心微烫,仿佛有什么枷锁被轻轻叩击,对形变二字的理解陡然深了一层。

说到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时,祖师话音稍顿,目光扫过殿中,似有一道温和却极具穿透力的气息掠过眾人。

王禹只觉体內法力微微震颤,那些因修炼而沉积的细微杂质竟被这气息涤盪而去,原本就精纯的法力愈发圆融。

更妙的是祖师讲经时的语调顿挫时而如洪钟大吕,震得人杂念尽消。

时而如私语呢喃,引著人沉入经文深处。

同样的黄庭內景,玉书真文,初听时只觉是寻常经文,再听时却能从中品出炼神之法,反覆回味,又能悟出调气之道。

王禹借著闻一知十的天赋,將经文与自身所学对照,有时甚至能对九转金身第三转的思路有一丝明悟。

殿外晨雾渐散,日头初升,金光透过窗欞洒在祖师衣袍上,与他周身縈绕的淡淡的紫霞交相辉映。

眾弟子或凝神静听讲道,或闭目体悟心得,无人言语,却能感受到一股无形的道韵在殿中流淌。

將每个人的心神都牢牢吸附在那一字一句经典之中,浑然忘却了时间在流逝。

巳时三刻,祖师结束了讲道,开始回答弟子们修行之路上的疑惑。

巳时末,轮到王禹上前时,王禹並未和前面的师兄弟一样,提出道途上的疑惑,而是跟祖师提出了外出游歷的请求。

“祖师明鑑,弟子一身道行已达当前所能达到的极限。

可纵使这样,弟子依旧没有十足的把握能从天雷劫下浴火重生。

故而,弟子想要下山游歷人间增长阅歷,以期能够更好的面对天雷劫的威胁。”

前殿內的眾弟子见王禹提出外出游歷的请求,尽皆感到不解。

在他们看来,方寸山虽然在声威上比不得崑崙山、须弥山、灵山等太古神山。

可在修行资源与道法精妙上,却丝毫不逊於那些顶级仙山。

尤其是祖师亲授的机缘,更是外界求都求不来的福泽。

王禹为何要放著这般宝地不守,偏要去人间俗世增长阅歷?

就连一直觉得王禹沉稳得不像话的种玉与真慧,此刻也微微蹙眉,显然没料到王禹会跟祖师提出外出游歷的请求。

祖师端坐石座之上,目光在王禹脸上停留片刻,那双仿佛能看透万古的眸子里並无讶异,反倒带著几分瞭然於心。

祖师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依旧平和安寧:“你想下山,是觉得方寸山已经打磨不了你的道行了?”

王禹躬身一拜,语气恳切:“弟子不敢妄议山门。

只是弟子深知,修行一道,不光要修法力境界,更要修心境阅歷。

方寸山清静无扰,是世间一等一的修行宝地,却难见红尘百態、人心诡譎。

弟子创九转金身,欲求不朽,可若连人间烟火都未曾沾染,连世间善恶都未曾亲见,这不朽二字,未免显得空泛。

更何况,祖师曾说过,天雷劫考验的不仅是实力,更是对道的坚定与对世的认知。

故而,弟子想亲自去走走,看看这天地究竟有多大,看看眾生道途究竟有多少种可能。”

其实,王禹主要是想出山搜寻一些新的天赋,让自身各大天赋更上一层楼,为他再增几分底蕴。

没办法,天雷劫太过恐怖,孙悟空那般天生神圣,祖师都不认为他能硬抗三灾利害。

王禹这个平平无奇的小妖,真要面临天雷劫之前,又怎能不生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