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馆阁体(求月票)(1/2)

“钟哥儿,刚老刘递迴来消息,又取走了老爷几件换洗衣裳,说是要在外面再耽搁一个多月的功夫。”

秦钟走回家门,于氏便如旧迎上前,嘆气与秦钟说著。

“可说了是什么缘故?”

于氏思忖著,道:“说是修墙的石料出了问题,老爷只能在那边等著处理妥当了再回来。”

秦业负责的是皇陵修葺,石料质量若出问题,那还真是不小的麻烦。

不过,借那个便宜老爹几个胆子他也不敢贪墨,定是石料问题误了工期,使他不得不在外面久住了。

眼下秦钟的麻烦也不少,更无暇顾及其他。

“好,我知道了。不回来,刚好我们多做几日生意。”秦钟排揎后,又说著,“於妈妈,家中还有油灯没?”

于氏见著秦钟提了书箱,自是知晓他的意思,忙招呼道:“有,有,我这就去拿。”

生意上稳扎稳打,科举一道上秦钟还需有所进益。

虽说秦钟已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短期记忆力惊人,但科举不仅考察的是融会贯通,更为直观的是卷面上的文字。

眼下,由简到繁的转变秦钟还需时间適应。

尤其,他还曾在博物馆中见过明朝状元赵秉忠的试卷,先不论內容,单单卷面通体无一处涂抹,字体方正,大小如一,墨跡齐整。

这项科举的基本能力秦钟就尚不具备,仍须勤学苦练。

而且要练也是练对秦钟最为有用的“馆阁体”,相当於现代的“衡水体”,虽然称不上是优等书法,但在考试上就是无往不利。

在明初就已有台阁体的出现,以沈度的《敬斋箴》为范本,再参照秦钟的记忆进行润色修整,让馆阁体早几年间问世確有机会。

燃起灯台,將买回来的竹纸铺在案上,秦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尝试。

生涩的研好墨,秦钟提笔临摹字贴,一时间又找回了幼年修学的感觉。

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一样的经歷,总会说自己在幼年时再努力一点,今日的成就定会有所不同。

每每谈及此事,无不是倍感惋惜,但时间可不会给人重来一次的机会。

不过,秦钟確实有这个机会。

所以他越发珍惜,比年幼的自己更加能够集中精力。

在尝试临摹几篇字帖以后,秦钟的额头已经布满了细汗,可写出的字,还不过是初学者的水准,仅是方方正正的能辨认罢了。

但秦钟依然乐观,因为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进益,如今再下笔的之时笔锋的利用愈髮丝滑,手腕也愈发稳定。

不过是自学,他怎能好高騖远呢?

夜里的金井胡同十分安謐,甚至少有犬吠声,只有丝丝缕缕的风声掠过,似能与秦钟的落笔声相应合。

灯台烧得油烟愈发浓密,剪了数次灯芯,秦钟不知不觉已是练了一个时辰,手腕发酸。

而秦钟犹未尽兴,总以为少了些什么。

撑起下顎,秦钟坐在桌上微微出神,忽而灵光乍现,重新铺好纸张,提笔蘸墨。

“如今一切都在正轨,也是该送封书信告知姐姐近况,以安她的心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