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老北京口味(1/2)

秦钟方才回到院內,檐下一荆衩布裙的妇人,紧赶著脚步迎了出来。

“钟哥儿回来了?怎得没在国公府住下。”

妇人根本没料到秦钟夜里会归家,声气里透著惊怪。

等走到秦钟面前,眼看著他手中包袱淅沥沥洒了一径血水,于氏又不忍皱起眉,道:“噯哟,钟哥儿这是在外沾惹了什么腌臢行货?快扔出去的好,若是留了一夜,第二日怕是宅子里都住不了人了。”

眼前的妇人是于氏,姐姐秦可卿的奶娘。

不愿意跟著秦可卿去寧国府“享福”,遂留下来,照旧顾及秦业秦钟父子俩的日常嚼头。

秦家小门小户,僱佣不起太多僕人,所以一个人都顶几个人使唤。

但于氏仍不嫌弃,待他们姐弟视若己出。

“於妈妈,这包是猪下水……”

秦钟將方才在屠户石坚家中发生的事,隱去动刀的部分,与于氏复述了遍。

等听到屠户给的赔礼只是几斤下水,又气恼得想要出门与其爭辩。

当屠户是欺负他年少不识货,用下水这难料理的腌臢行货来敷衍。

秦钟拉住于氏的手臂,笑著哄道:“於妈妈,你別心急。这肺肚是我主动收的,对我正有妙用。”

于氏狐疑的打量秦钟,道:“钟哥儿莫哄我!这起秽物便是庄户人也嫌费油火呢。”

秦钟不好分辨太多,只得先搪塞,道:“是了,还得劳烦於妈妈隨我一同去灶房烹煮,掌灯照看灶膛,明日菜市口便见分晓。”

于氏半信半疑,但见秦钟如此篤定想去寻进项,便同意了与其胡闹一场。

下水是白捡来的,左右不过费一些调料、柴火,再买也不多少银两。

但嘴上还是好意提醒著道:“今日门房老刘载著老爷出京了,短了也得三五日才回来,待老爷回来以后,可就不得再如此胡闹了。”

“若要让老爷知道,非得斥我是伤了你读书人的体面。”

于氏在秦家也算是半个妈妈的角色,秦钟叫一声於妈妈,真不是吃亏。

“还没读书呢,伤不了体面。而且,於妈妈这著恼话,等明日卖完了再说也不迟!”

秦钟半开玩笑的说著,便將下水包袱往灶房拖去。

“钟哥儿放那,给我拿吧。你这拿笔的手,怎拿这般醃物。”

“不用,於妈妈来给我打个下手就好。”

……

前世秦钟並不是地地道道的京爷,但也是在北京上过四年大学,吃过正宗的老北京滷煮,甚至与店里师傅侃大山的时候,隨口问过做法。

手艺人在与外行人讲述自己手艺的时候,那便是一个滔滔不绝。

哪怕是秦钟不想记,也是记了个七七八八,尤其他愈发觉得近来自己的记忆力变好了,过去点点滴滴的事都似能呈现在眼前。

滷煮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食材的处理。

以秦钟目前的条件,即便做不到现代高效的处理方式,也有低价平替。

如今时值九月,满院的枯枝枯草,隨意取一堆来燃烧充分,便是沉淀污秽效用绝佳的草木灰。

取洗衣的木盆盛放一盆的草木灰水,將肺肚放入其中浸泡,便能完成初步的过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