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洛阳震动(求月票)(1/2)

中平元年,七月初三,冀州。

广宗城下溃败的浪潮尚未平息,董卓十万大军的残部如惊弓之鸟四散奔逃,

將恐慌与绝望洒满这片饱经战火的大地。

然而,在这片颓败的图景中,却有一支力量逆流而上。

刘备,这位心怀天下的汉室宗亲,以白身客將之姿,毅然担起了力挽狂澜的重任。

他率领麾下精锐,转战千里。

如同一枚坚韧的楔子,硬生生將由“天公將军”张角领导的黄巾军主力,死死钉在了巨鹿郡腹地,

守护著中原腹地的最后防线。

——

洛阳,南宫,德阳殿。

时值盛夏,殿內虽置有冰鉴,却丝毫驱不散空气中的燥热。

高踞龙椅的刘宏面色阴沉,

手中紧攥著一卷刚从冀州传来的加急军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废物!蠢材!十万大军!朕的十万大军!”

刘宏猛地將军报摔在御阶之下,声音因极度的愤怒而尖厉,

“董卓这个陇西莽夫,竟然在广宗城下败得如此之惨!”

“折损朕多少粮秣,丟尽朕的顏面!黄巾贼势大,难道就是他丧师辱国的藉口吗?”

殿內鸦雀无声。文武百官屏息垂首,生怕天子的怒火降於己身。

尤其是司空袁隗。

他身为董卓举主,此番力荐其出任中郎將,本指望他建功立业,成为自己在朝中的外援,以制衡大將军何进与十常侍日渐膨胀的权势。

谁知董卓不堪大用,才至广宗不久便遭此惨败,退守魏郡。

若非董卓尚知进退,未全盘溃逃。

而是据守魏郡整兵防备,阻黄巾南下,恐怕刘宏早已下詔锁拿问罪!

“议一议吧,怎么办!”

刘宏狠狠瞪了袁隗一眼,虽未点名,但那一眼却比直接斥责更让这位四世三公的袁家家主如坐针毡。

袁隗心知此刻绝不能推諉,必须將话题从“追究责任”转向“应对危机”。

他整衣出列,躬身至地,声音惶恐:

“陛下息怒!老臣……万死!”

先以请罪之姿稳住阵脚,隨即话锋一转,不替董卓开脱,而以退为进:

“董卓轻敌冒进,损兵折將,其罪难恕!老臣举荐非人,甘受责罚!”

接著抬身,语气凝重:

“然陛下明鑑,当务之急非独究董卓之罪,而在稳定冀州局势。”

“广宗新败,军心涣散,贼酋张角凶焰正炽。”

“若朝廷处置不当,恐前线將士离心,冀州局势將一发不可收拾!”

隨后,他话锋再转,暗自强调董卓之不可轻换:

“幸而董仲颖退守鄴城,重整旗鼓,据黄巾於河北。若使张角渡河南下,则司隶震动,京师危矣!”

一番话下来,连打带削,滴水不漏。

也成功消退了刘宏怒火。

殿內依旧沉寂。

朝中已无兵无將,若此时撤换董卓,黄河防线一旦崩溃,谁能阻张角於河內?

无人可答。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太尉张温,这位资歷深厚、素与袁隗不甚和睦的老臣,轻轻动了动袍袖,缓步出列。

他的动作从容,与袁隗方才的惶恐截然不同。

“陛下,”张温向御座躬身,声调平和却清晰,“司空所言,不尽其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