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古墓绝学,师徒切磋!(1/2)

一个月后,见性峰后山。

一片清幽的竹林空地,如今成了恆山派弟子们新的演武场。空气中少了些往日的梵唱清音,多了几分灵动的气息与细微的振翅声。

场中,以大师姐仪和为首的数名精英弟子,正凝神静气,面对著一个特製的巨大竹笼。笼中,数十只灰扑扑的麻雀正惊慌失措地扑腾著,发出嘰嘰喳喳的鸣叫。这便是她们修习古墓派绝学“天罗地网势”的道具——以自身掌法身法,化为无形罗网,困雀於方寸之间。

“天罗地网势”,共八十一招,乃是古墓派祖师林朝英所创,集身法之巧与掌法之密於大成。它不以內力雄浑压人,而以迅疾无伦的手法、绵密无间的劲力取胜。练至大成,双手挥洒间,真如布下天罗地网,九九八十一只麻雀亦难逃其困,威力丝毫不逊於手持利剑。

此刻,仪和神色专注,双掌翻飞,身形在竹笼前快速游走。她的掌影带起道道微风,笼罩著约莫二十只麻雀的区域。那些雀儿左衝右突,每每看似要撞出掌影范围,却总被一股柔韧绵密的劲力或掌风边缘巧妙地挡回。她额角已见微汗,显然维持这二十只麻雀的“罗网”已颇耗心力。饶是如此,她的动作已比初学时流畅许多,掌法间的衔接也渐趋圆融。

一旁的仪清、仪真、仪质等几位师姐,则各自面对著小一些的竹笼。仪清紧抿著唇,竭力控制著掌势,困住约十六只麻雀,尚有余力;仪真则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十只麻雀已让她顾此失彼,偶尔有一两只险险从掌风缝隙中溜出,又被她急忙圈回;仪质更是额头冒汗,勉强维持著十只麻雀的阵线,动作略显僵硬。她们的脸上既有专注,也有面对这精妙武学时的兴奋与挑战。

而竹林边缘,定閒、定静、定逸三位师太正静静观看著弟子们的修炼。她们並未参与困雀,但目光如炬,洞悉著每一个细节。以她们的深厚修为与武学智慧,这“天罗地网势”甫一接触,便已窥得其中三昧。定閒师太曾私下言道,她与定静师姐,若全力施为,掌控六七十只麻雀当不在话下,而定逸师妹稍逊一筹,亦在五十只左右。

当然这並非只是內力上的差距,而是对武学感悟中“绵密”、“迅疾”四字真意的领悟深浅之別。

林平川此刻也在场中,但他並未参与其中。

只见他负手而立,目光温和地扫过诸位师姐的练习。身负“神照经”这等旷世內功,其內力至纯至厚,流转如意,如同身具“九阳神功”般,於修炼外功有著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天罗地网势”他早已练至八十一只麻雀圆满之境,双掌挥洒间,真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此刻再看师姐们练习,更多是查漏补缺,指点细微之处。

然而,恆山派此番所得,远不止一门“天罗地网势”。

在定閒师太的主持下,三位师太以其精深的武学造诣,已將古墓派另一门绝学“玉女剑法”的精髓,巧妙地融入了恆山派传承数百年的剑法之中。

昔日的恆山剑法,以守御绵密、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著称,如静水深流,暗藏锋芒。融合了玉女剑法后,却仿佛注入了新的灵魂。

只见场中一角,数名弟子正在演练新剑法。

剑招依旧带著恆山剑法的圆转如意,守势不减,但身法却变得异常灵动飘逸!脚下步法配合著古墓轻功的精要,身形如穿拂柳,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剑势也不再一味固守,而是变得更为积极主动,剑尖所指,飘忽莫测,往往在对手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际,寻隙而入,直指要害。剑招轻盈迅捷,如弱柳扶风,却又绵绵不绝,形成了一张以攻代守、步步紧逼的剑网。这正是融合剑法的精髓——步法针锋相对,招招制敌机先!对手纵有千般腾挪变化,总觉被这灵动绵密的剑势笼罩,难以脱身,仿佛陷入温柔的泥沼,越是挣扎,束缚越紧。招式虽轻柔有余,威猛不足,但那份“制敌机先”的压迫感与精准迅捷,却足以令对手胆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