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北上关中(1/2)

林平川自恆山启程,一路南下,经山西芮城,最后在风陵渡口乘一叶扁舟,横渡波涛汹涌的黄河,抵达了陕西潼关。

如今这陕西境內,执武林牛耳的大派,自然首推华山一派。

作为五岳剑派之一,数十年前的华山派也曾风光无限,一度领袖群伦,执掌五岳盟主之位。奈何一场惨烈的“剑气之爭”,剑宗弟子或败亡或自戕,获胜的气宗亦是元气大伤,精英凋零。待传到岳不群手中时,诺大的华山派,竟只剩下他与夫人寧中则二人堪当高手之名,相较於其他四派人丁鼎盛、英才辈出,如今的华山派,儼然成了一座“夫妻店”。

若非岳不群夫妇多年来奔走江湖,行侠仗义,竭力维持华山清誉,只怕其威名早已坠入尘埃。

林平川此行目的,並非华山,而是同属秦岭支脉、道家祖庭所在的终南山。

自南宋覆亡至今,已逾百年光阴。昔日威震寰宇、执武林牛耳的全真教,早已风流云散,连其名號,在当今江湖中也鲜为人知了。

一日后,林平川过了樊川地界。此处乃汉初开国大將樊噲食邑,故而得名。举目望去,冈峦连绵迴绕,松柏苍翠森映,水田与菜畦交错其间,阡陌纵横,竟透出几分江南水乡的灵秀韵致,与北地的雄浑大不相同。

巍峨的终南山峰峦叠嶂,矗立眼前。林平川並未急於上山,而是在山脚一处僻静村落寻了落脚之地,暂作休整。他此行的核心目標,正是那隱匿於终南山深处的活死人墓。

此刻他身负『神照经』与『血刀经』这一正一邪两大绝学,深知这两门功夫皆博大精深,非朝夕苦修可成。一味强行精进,更有走火入魔之险。欲在短期內功力大进,古墓深处那张传说中的寒玉床,正是不可或缺的助力。再者,古墓中更有昔年重阳真人所遗刻的武功秘要,尤其是那《九阴真经》中的“易筋锻骨篇”。遥想当年,郭靖自大漠南归时武功尚浅,虽饮了梁子翁宝蛇之血,又得洪七公亲传“降龙十八掌”,仍难敌西毒欧阳锋之流。直至他习得这“易筋锻骨篇”,筋骨蜕变,潜力尽开,方有后来之成就。此外,墓中尚有其他九阴残篇及古墓派精妙武学,皆是可遇不可求的机缘。

趁著休整之机,林平川著手准备潜入古墓的必需之物。如今进入古墓的正门,自小龙女放下断龙石后便已断绝。唯一的通道,便是那幽深曲折、冰冷刺骨的地下暗河水脉。据他所知,当年李莫愁內功深厚,潜渡那长达两三刻钟的水路时,也险象环生,几近窒息身亡。林平川自忖功力尚不及当年的李莫愁,为保万全,他精心製作了几个以坚韧牛皮缝製、內充空气的“鱼鰾囊”,以备水中换气之用。

数日后,鬢角渗著细汗的林平川,终於寻到了一处隱蔽的山洞入口。与其说是山洞,不如说是一个通往地底深处的溶洞。洞內幽暗,隱隱传来水流之声。当初他能如此迅速找到此地,多亏了前日向村中老人探听。原来这溶洞虽隱秘,但村中顽童幼时曾误入其中,发现了那条冰冷刺骨的暗河,曾有胆大者试图嬉水,却被那透骨的寒意瞬间逼退。

確认了暗河入口,林平川褪去外衣,用油布仔细包好防水,又將那几个沉甸甸的牛皮囊牢牢缚在腰间。他深吸一口长气,眼神坚定,纵身跃入了漆黑冰冷的暗河之中。

河水冰冷刺骨,暗流涌动,水道曲折迴环,幽暗难辨。每当那彻骨的寒意几乎要將四肢冻僵,林平川丹田中的『神照经』內力便如地火般勃发,一股沛然暖流瞬间涌向四肢百骸,驱散寒毒,护住心脉。

大约过了煎熬般的三刻钟,林平川的大半个身子终於从一片漆黑的水域中挣扎浮出。前方是一条潮湿崎嶇的石径。他迅速攀上岸,换上乾燥衣物,点燃隨身携带的火摺子。一点昏黄的光晕在绝对的黑暗中跳跃开来,勉强照亮了前路。他不敢耽搁,循著石径继续深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