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空军建设(1/2)
“这你就不知道了,自从你上次说了研究原子弹的事情,我就让可浓同志联络在西南的地下党同志去接触你说提到的那些科学家了,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的!”竹溪笑道。
“那真是一个好消息”王润东道。
“听匯报上来的消息,我们在重庆的国民政府的飞机场已经和飞行员接触,想必马上也有眉目了!”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培养的飞行员在与日军的作战中尽数牺牲,直至迁往陪都重庆,在苏联和米国人的帮助下,重新组建起了一批空军。
而延安方面藉助与苏联的关係,改变策略,得以在其飞行大队中宣传相关主义和內容。
这个时代能当得起飞行员的都不是一般人,起码是富家子弟的孩子。
可能父辈在国民政府內当官做事,但为了谋求退路,让孩子接触一点gc主意的东西,也是留一条后路。
对於这种两边战队,两边撒网的行为,我方没有制止,始终奉行『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的这一宗旨,不断吸收著各地方优秀进步青年。
除此之外,在不同战场,用防空炮、高射机枪、可携式前卫-2防空火箭弹拦截下来的日军飞行员数人,在日本反战同盟的教化下逐渐转变思想,积极主动地向我军表达诚意。
“空军的事情有著落了,转手我们就可以在东大那边买飞机了!”王润东一拍手道。
“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买那些飞机?可以说来听听!”竹溪饶有兴致的一边抽菸一边说道。
“我们后勤维护和保养方面比较落后,不適合先进的飞机,但东大六七十年代的已经退役的飞机就够用了!”王润东道。
王润东特別选了几款適合当下我军要求的飞机,运8就是其中一个。
一架运八大概四千八百万美元,货舱既能拉货也能远距离投送部队,最大运输投送距离达到五千七百公里。
一次可装载二十吨散货、四个標准货柜或两辆卡车;货舱可改装为六十副担架(重伤员)或容纳两个连名全副武装士兵。
“儘早地將运输机飞行员培养出来,支援前线就更方便了!”王润东说道。
“美国人之所以打仗不计成本的使用炮弹子弹,就是依赖其强大的运输能力!”
“运输机要搞,那大概高多少架比较合適?”竹溪问道。
“我觉得先来上二十架运八吧!”王润东说道,“一家运输机机组成员按照东大標准,正副飞行员两人,外加一个操作机械的机械师!”
“二十架就是要六十个人!”
“本来我打算用歼六、歼七、前八、歼轰七做我军的战斗机,用高教系列飞机做教练机,但是情况您也知道,我们这边培养出一个飞行员实在是有点困难!”
“所以只能把他们聚集在一起经过短时间的教学后,送到东大那边的来练习!”
“虽然挑的都是来自不同根据地和军政大学里优秀尖子,平均下来都是初中文化水平,最高学歷也就是军政大学出来的,只有理论没有实践,自然难度也就大了点!”王润东苦笑道。
“不要捉急,飞行员的培养急不得!”竹溪说完,但眉眼间流露著对飞行员的渴望。
光有武器,却没有得心应手的人去操作,换谁心里也不舒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