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戚家军=岳家军?(1/2)

天幕之上,光影流转,嘉靖三十八年的深秋气息仿佛能透幕而出。

浙地山峦起伏,画面聚焦在一处狼藉的矿场。

断镐、染血的碎石遍地,两拨精赤著上身的汉子如同斗红眼的公牛,肌肉虬结,汗水和血水混在一起,在秋阳下闪著刺目的光。

义乌人与永康人,为了矿脉归属,正进行著惨烈的械斗。吼声震天,棍棒交击的闷响、粗重的喘息、受伤的闷哼混杂成一片原始的廝杀乐章。那股剽悍、野性、不顾生死的蛮勇之气,几乎要衝破天幕的限制,扑面而来。

奉天殿前,鸦雀无声。饶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开国勛贵们,如徐达、汤和等人,看著这民间械斗的凶悍程度,眼角也不由得微微抽动。

蓝玉抱著胳膊,嘿然一声:“好傢伙!比老子当年打陈友谅的水鬼还不要命!”

天幕中传出旁白,清晰冷静,剖析著戚继光的困境:

【旧军疲弱,军纪涣散,难挡倭寇凶锋。戚继光深知,欲平倭患,非另起炉灶,练就一支敢战、能战、听令之新军不可!】

画面切换,身著四品武官袍服的戚继光面容沉毅,立於总督衙门大堂,对著上座的胡宗宪与一旁文官模样的谭纶、赵大河侃侃而谈,手指在舆图上用力点向一个地方——义乌。

“此等血勇,若引为兵锋,加以严训,何愁倭寇不灭?”谭纶的声音带著激赏。

胡宗宪捋须沉吟,最终缓缓点头。

义乌县令赵大河更是迫不及待,躬身道:“下官即刻行文,招募矿夫入伍,既可消弭地方械斗之祸,亦能为国选锋,一举两得!”

“成了!”朱元璋一拍大腿,眼中精光暴涨,“这戚继光,有眼力!这等敢拼命的汉子,练出来就是好兵!比那些只会吃空餉的老爷兵强百倍!”他下意识地扫了一眼殿中几位面色略显尷尬的勛贵將领。

天幕景象再转,已是义乌县城之外。

一面“募兵御倭”的大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临时搭建的募兵台前,人潮汹涌。那些刚刚还在矿场上以命相搏的矿夫们,此刻却爭先恐后地涌向登记名册的书吏。

募兵台前,一个身材异常魁梧、满脸络腮鬍、敞著古铜色胸膛的大汉格外引人注目。

他身后跟著数十名同样精悍的年轻矿工,如同眾星拱月。大汉声若洪钟,震得周遭嗡嗡作响:“戚將军!俺王如龙,带著王家沟的子弟,投军来了!杀倭寇,保家乡,算俺们一份!”

戚继光亲自步下台来,锐利的目光在王如龙虬结的臂膀、沉稳的下盘和那双毫无畏惧的眼睛上扫过,脸上终於露出一丝激赏的笑意:“好一条猛汉!戚某要的就是你这等胆气!”

“王如龙?”朱棣站在阶下,看得热血沸腾,忍不住低声喝彩,“真壮士也!此等豪杰,当为军中锋锐!”他仿佛已看到此人日后在战场上斩將夺旗的雄姿。

天幕画面细致展现了戚继光的选兵过程。

矿场上,应募者排成长龙。

戚继光亲自主持,目光如鹰隼。

他先看体魄,骨架粗大、肌肉扎实者优先;再看武艺根基,能舞动沉重兵器、步伐沉稳者留下;还要察言观色,眼神闪烁、油嘴滑舌的“城里油子”直接被剔除。

旁白清晰阐述戚继光的理念:

戚继光募兵,首重胆气!乡野老实之人,心思单纯,令行禁止。体丰伟、艺精熟、性伶俐、力大如牛者,乃上选。

尤立“三不用”铁律:城居油滑者不用!临敌怯战者不用!惯於逢迎官府者不用!

“妙!妙极!”太子朱標看得连连点头,忍不住对身旁的宋濂等文臣低语,“戚將军深諳人心,这『三不用』,皆是剔除了军中积弊的根源!兵贵精纯,尤贵朴勇!”

画面中,戚继光与县令赵大河配合默契。

赵大河显然对本地民情瞭若指掌,不时低声向戚继光点出某些应募者的底细。

短短时间內,四千名体格健硕、眼神质朴中透著悍勇的义乌矿夫被挑选出来,列成了初具雏形的方阵。

阳光下,一张张饱经风霜却写满渴望的面孔,透著一股令人心悸的力量。

天幕最后定格在这支新军肃立的画面上,旁白以无比郑重的语气宣告:

【此军,由戚继光一手招募、亲自锤链。虽只数千之眾,却將令倭寇闻风丧胆,后世尊其名曰——戚家军!】

“戚家军?!”

这三个字如同三道炸雷,狠狠劈在奉天殿前的御阶之上!

朱元璋脸上的激赏瞬间冻结,进而扭曲。一股无法遏制的、源自血脉深处的暴怒“轰”地衝上头顶!

眼前天幕上那支新军的影像,与他心中那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最终却魂断风波亭的“岳家军”影子,轰然重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