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一征漠北:韃靼復燃(1/2)

九天巨幕,將洪武十三年的应天城拉入一片辽阔苍凉的北国画卷。

黄沙莽莽,朔风如刀。镜头俯瞰,昔日横跨欧亚的蒙元帝国,此刻在长城以北,只剩下一片破碎的版图。

旁白音带著歷史的迴响,清晰穿透时空:

“捕鱼儿海,洪武二十一年!征虏大將军蓝玉,率铁骑千里奔袭,如神兵天降!一战击溃北元主力,俘获元主次子地保奴、妃嬪公主百余人,官属三千,男女七万口,宝璽、符敕、金银印信无数!北元朝廷,名存实亡!”

画面切换:象徵黄金家族威严的九斿白纛在烈火中燃烧、倾倒!衣衫襤褸的贵族在风雪中仓皇西逃。

广袤的草原上,原本统一的蒙古诸部,如同被重锤击碎的琉璃,迅速分裂、割据!

旁白音变得冷峻:“经此一役,北元汗庭威信扫地,蒙古高原陷入混战。其残部主要分裂为两部:东部,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为號召,占据斡难河、克鲁伦河流域,是为韃靼;西部,崛起於叶尼塞河上游,以强大的卫拉特(瓦剌)联盟为核心,是为瓦剌!二部互相攻伐,爭夺草原霸权,再无南顾之力。”

镜头拉远,宏伟的长城如同巨龙蜿蜒。画面切换至洪武三十一年的“大明北疆战略態势图”。只见从西到东,长城沿线,五面巨大的王旗猎猎生威:

西陲:秦王朱樉(镇西安)

山西:晋王朱棡(镇太原)

燕北:燕王朱棣(镇北平)

辽东:辽王朱植(镇广寧)

大寧:寧王朱权(镇大寧)

旁白带著一丝激昂:“至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高皇帝以诸子守边之国策大成!九边重镇,由秦、晋、燕、辽、寧五大塞王统御精兵,互为犄角,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战略铁壁!大寧都司控扼草原门户,寧王麾下朵顏三卫精骑更是锋锐无匹!韃靼瓦剌困守漠北,如笼中困兽,灭亡只在旦夕之间!大明北疆,安如磐石!”

就在这战略包围圈完美呈现,洪武君臣无不振奋之际,天幕画面陡然风云突变!

血色的大字“靖难之役”如同烙铁般砸下!惊雷炸响!

画面疾闪:

大寧之殤:

风雪漫天的大寧城外!燕王朱棣单骑入城,与寧王朱权“把臂言欢”。

旋即,城外燕军骤然发难!寧王麾下精锐猝不及防,或被缴械,或被裹挟!象徵著大寧军魂的“朵顏三卫”骑兵,在茫然中被燕军將领收编,调转马头,刀锋指向了南方!

旁白冰冷:“燕王以计赚取大寧!寧王朱权及其麾下八万劲旅、威震漠北的朵顏三卫精骑,尽入燕王囊中!北方重镇大寧,顷刻化为空城!”

辽东血泪:

辽王的军队与燕军在永平、真定等地浴血廝杀。

画面中,辽军士卒虽奋勇,却寡不敌眾,尸横遍野。帅旗倾倒,残兵败退。旁白:“辽王朱植,在靖难刚一开始,就从海上逃回南京!其麾下辽东劲旅,在耿炳文、吴高等率领下,与燕军的连番血战中,主力尽丧!”

天幕上的“北疆战略態势图”剧烈震动!代表寧王的蓝色光点骤然熄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