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安南:老朱的诱饵(1/2)

天幕上,永乐五年硝烟瀰漫的安南战场。

明军铁甲洪流,踏著泥泞,如摧枯拉朽般碾过胡朝军队仓促布下的防线。

升龙城破的烟尘尚未散尽,镜头已追著溃败的胡军残部,直扑其最后的巢穴清化。

咸子关一战,更是惨烈!七万(號称二十一万)胡军依託河流水网负隅顽抗,却在明军犀利的火器与步骑协同衝击下土崩瓦解!

无数胡兵如饺子般被赶下浑浊的河流,挣扎溺毙,船只倾覆,军粮沉没,河水为之赤红!

最终,奇罗海口,狼狈如丧家之犬的胡氏父子被如狼似虎的明军从藏匿的芦苇盪中拖出,面如死灰,象徵著胡朝的彻底覆灭。

旁白音带著征服者的冷酷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响起:“永乐五年,明军荡平安南胡氏,收復汉唐故土!设交趾布政使司,统辖其地。”紧接著,天幕画面切换,一组清晰得令人窒息的数据如同烙印般呈现:

府州:四十八!

县:一百六十八!

户数:三百一十二万九千五百!

三百一十二万户!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狠狠砸在奉天殿內所有人的心上!

殿內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倒抽冷气声!三百多万户啊!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丁口何止千万!意味著广袤的、未经充分开发的肥沃土地!意味著源源不断的赋税、兵源、劳役!

龙椅上,朱元璋那双阅尽沧桑、洞悉人心的鹰眼,在看到这组数据的瞬间,猛地爆射出骇人的精光!他搭在紫檀木扶手上的手指,无意识地用力抠紧,指节泛白!

“好大一块肥肉!”朱皇帝心中瞬间翻江倒海。就在刚才,他还沉浸在开疆拓土的兴奋中,盘算著直接设立布政司,將安南如同內地一般牢牢掌控。

可这三百多万户的数字,如同一盆冰水,瞬间浇醒了他!他太清楚了!这块肉,太肥,也太烫手!

安南,离开华夏怀抱太久太久了!山川阻隔,民情迥异,言语风俗皆与中原大相逕庭。

强行推行与中原完全一致的郡县流官制度?派去的官员两眼一抹黑,底下胥吏阳奉阴违,地方豪族心怀叵测,再加上根深蒂固的仇视与隔阂……

老朱的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事倍功半”、“民怨沸腾”、“叛乱四起”、“劳民伤財”、“功亏一簣”的血淋淋教训!云南沐府的成功,不就是靠著沐英世镇其地,恩威並施,几十年如一日地慢慢消化、同化吗?

“急不得!吃相不能太难看!”朱元璋心中瞬间有了决断,布政司的计划被果断拋诸脑后。

他需要更稳妥、更能调动內部力量的方式!他的目光,如同盘旋在猎物上空的苍鹰,缓缓扫过大殿下方那群因为天幕血腥未来(尤其是蓝玉案)而显得惊魂未定、眼神躲闪的勛贵武將们。

朱皇帝嘴角,勾起一丝极其隱晦、却洞悉一切的弧度。他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怕死!怕他朱元璋秋后算帐!怕那柄悬在头顶、隨时可能落下的“剥皮”铡刀!恐惧如同毒蛇,啃噬著他们的忠诚和胆气。这不行!他朱元璋还需要这群鹰犬去撕咬猎物,去为他开疆拓土!

“咳!”朱元璋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瞬间压下了殿內所有的窃窃私语和粗重呼吸。他手指点著天幕上那刺眼的“三百一十二万九千五百户”,朗声道:

“都瞧见了吧?安南这地界儿,丁口繁盛,沃野千里!是块好地方!咱老朱家,不贪!这块大肥肉,咱一个人吞不下,也不想独吞!”

他顿了顿,目光如同实质般扫过每一张勋贵的脸,清晰地捕捉到他们眼中瞬间燃起的、混杂著贪婪与惊疑的光芒。

“咱决定了!”朱元璋的声音斩钉截铁,带著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安南新復,百废待兴,正需我大明忠勇之士前去镇抚!咱要在那里,给咱的儿子、孙子,分封他两三个亲王坐镇!替咱看著这块地!”(先画个大饼,稳住宗室)

紧接著,他话锋一转,如同甩出了一把沾著蜜的鱼鉤,精准地拋向了那群心中惴惴的“饿狼”:

“还有你们!跟著咱打天下的老兄弟!”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体恤”与“慷慨”,“刀头舔血半辈子,谁不想给儿孙留点基业?安南那么多地,空著也是空著!咱给你们机会!”

他大手一挥,指向侍立在武臣前列的征南將军傅友德、副將军蓝玉,以及即將同征云南的西平侯沐英(此刻虽未赴任,但身份已定):

“想在哪块地上,给自家子孙留个吃饭地方的,就去找傅友德、蓝玉、沐英那里报名!咱说话算话!按功劳大小,按报名先后,给你们划地盘!每人,一个县的地盘!地,人,隨你们管!”

“不过!”朱元璋的声音陡然转冷,带著一丝不容触碰的底线,“丑话说在前头!地和人,咱可以分给你们!但怎么管,得按朝廷的法度来!该交的赋税,该服的徭役,该守的王法,一样都不能少!谁敢在封地里当土皇帝,搞独立王国……哼!”那一声冷哼,如同寒冬腊月的冰凌,瞬间让不少人发热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然而,这警告在泼天的利益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