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直趋应天:皇宫大火(1/2)

“噗通!” 李文忠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撑不住,双膝重重砸在坚硬冰冷的金砖上,对著御座方向深深叩首,额头触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整个身体都在无法抑制地颤抖,肩膀剧烈地耸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有喉咙里压抑的、如同濒死呜咽般的喘息。

魏国公徐达脸色同样难看至极,他紧抿著嘴唇,眼神复杂地看著跪伏在地、痛苦欲绝的老友李文忠,再看看天幕上那个打开国门的李景隆,最后目光落在自己身旁空著的、本属於儿子徐辉祖的位置上(此刻徐辉祖在武昌),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和忧虑悄然爬上心头。

韩国公李善长垂著眼,麵皮微微抽搐,心中只剩下无尽的惊骇与自保的念头:勛贵子弟……竟敢如此!这大明……这天幕……

龙椅之上,朱元璋的脸隱藏在冕旒垂下的十二串玉藻之后,看不清具体表情。但那股如同实质般的、足以冻结灵魂的恐怖威压,正以他为中心,疯狂地瀰漫开来,充斥著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老皇帝搭在龙椅扶手上的右手,看似隨意地握著一枚油亮饱满的山核桃。殿內所有人都被李文忠的悲愤和天幕的画面所震慑,无人注意到那只手。

“咔…嘣!”

一声轻微却异常清晰的碎裂声响起。

在死寂的大殿中,这声音如同惊雷!

只见朱元璋那只骨节粗大、布满老茧的手掌,五指骤然收紧!

那枚坚硬的山核桃,竟在他掌心如同朽木般被瞬间捏得粉碎!细小的碎壳和淡黄色的、粘稠的核桃粉末,顺著老皇帝紧握的指缝,一滴滴渗出,滴落在明黄色的龙袍下摆上,留下几点刺目的污渍。

粉末顺著指缝蜿蜒流下,滴答…滴答…声音微弱,却如同重锤,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

九天之上的天幕,光芒流转,將洪武十三年的时空再次拖入建文四年六月那决定大明命运的漩涡中心。

画面清晰得令人窒息。

金川门洞开,残破的“明”字旌旗无力地耷拉在门楼一角。

身著玄甲、风尘僕僕却难掩锐气的燕王朱棣,在朱能等大將的簇拥下,策马缓缓踏入这座象徵著帝国无上权威的城池——应天!

没有预想中的激烈巷战,没有军民死守的悲壮。

街道两旁,店铺紧闭,行人绝跡,只有燕军整齐沉重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迴荡,敲击著每一个通过天幕观看此景的洪武臣民的心房。

一种大厦將倾、权力更迭的无声寒流,透过天幕,瀰漫在奉天殿广场內外。

画面聚焦。一处临时充作行辕的府邸前,气氛肃穆得近乎凝滯。

一架素朴的宫轿停下,帘幕掀开,一位身著素色翟衣、面容憔悴却仍保持著皇家仪態的中年妇人在宫娥搀扶下走出——正是洪武十三年的太子妃、朱允炆的生母、建文朝的皇太后吕氏。

燕王朱棣快步上前,在眾目睽睽之下,对著这位自己的大嫂,深深一揖,行了一个几乎及地的大礼!姿態之恭谨,远超寻常亲王覲见国母之仪。

“皇嫂!”朱棣的声音透过天幕传来,带著一种刻意压抑的沉痛和急切,“臣棣今日冒死叩闕,绝非覬覦神器!实乃朝中奸佞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辈,挟持幼主,蒙蔽圣听,离间天家骨肉,祸乱朝纲!致使天下汹汹,刀兵四起,社稷危殆!臣此来,只为清君侧,诛杀奸佞,还朝堂以朗朗乾坤!”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带著十二分的“恳切”看向吕氏:“允炆是臣的亲侄儿!骨肉至亲,何至於此?恳请皇嫂入宫,劝解允炆,允臣入宫一见!叔侄当面,剖陈心跡,消弭误会,则天下幸甚,祖宗幸甚!”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仿佛一个被逼无奈、只为家族和睦而奋起抗爭的悲情英雄。

奉天殿內外,无数官员屏息凝神,看著这位未来燕王的“表演”。

然而,吕氏的反应却如一盆冰水。

她自始至终,未曾看朱棣一眼。那张饱经忧患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仿佛穿透了朱棣,也穿透了这喧囂的尘世。

对於朱棣声泪俱下的剖白和请求,她连一丝眼波都未曾动过,更遑论开口回应一个字。沉默,死一般的沉默,是她唯一的武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