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不自觉的变化(2/2)

童贯那封军报送到宋徽宗面前,宋徽宗註定会回到联金抗辽的轨道上来。

现在,他们只需要给皇帝一个台阶—

比如,如果这位道士没有求雨成功——

他们就能以各种理由,让皇帝认识到吴哗的所谓预言其实就是胡编乱造的”

当然就算求雨成功,也没有什么问题无非就是·

童贯正得意的关口,突然看到远处有人匆匆行走,朝著延福门走去。

“邓洵武?”

童贯叫出声来,蔡京也跟著回头,他老態龙钟,看不清远处的情景,只是眯著眼晴。

“邓洵武,他来这作甚?”

邓洵武是蔡京的人,是蔡京为了平衡童贯而安插在枢密院的钉子。

可是这枚钉子的作用,確实乏善可陈。

童贯不但掌管兵权,对於汴梁的军务的掌控也远不是邓洵武能比。

加上自己和童贯目前也算是盟友的关係,这也造成了邓洵武在枢密院,一直就是个边缘人物。

边缘到连蔡京也偶尔才会想起那个人·

邓洵武一直让人放心,最近唯一不让人省心的事件,就是他跟邓居中一样,反对联金抗辽的计划,这件事对於蔡京而言並不算大事。

因为联金抗辽並不是他的核心利益。

可是於童贯来说,就是夺人前程的买卖,所以童贯回到汴梁,没少折腾邓洵武。

邓洵武不是没找蔡京抱怨过,可蔡京只是劝他忍下来。

因为童贯对付邓洵武的手段,已经顾及到他蔡京的脸面,並不算过分。

靠山靠不住,邓洵武马上转变立场,才在枢密院中获得片刻安寧。

这么没有存在感的人,为什么会被陛下召见。

想到他的立场,童贯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难道有变数?

“不会,他知道怎么做!”

蔡京看出童贯的担忧,主动安抚道。

不过二人多少脸色有些难看,这並不是因为邓洵武本身,而是皇帝召唤邓洵武这个动作。

这代表,哪怕童贯拿出一份【可靠】的军报,皇帝对他们依然不是百分之百相信。

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也就是说,在不知不觉之间,那位君王发生了一些微不可查的改变。

“等邓洵武回来,就知道了—

“陛下,邓大人到了!”

“臣邓洵武见过官家!”

宦官带著邓洵武,来到延福宫园中的凉亭边上。

皇帝背对著邓洵武,手中的鱼粮洒落,周围的鲤鱼纷纷围过来,爭夺鱼食。

只是池中的水位,又低了好多,就如皇帝现在的心情。

赵信在进行一件他以前从未做过的事,就是从別人的阵营里拉拢一个人。

作为帝王,分化,权衡一直是赵信也在努力去做的事。

可是自从有了自我认知之后,赵信终於认识到,自己其实做得很烂。

这无形中加剧了他想要改变的负担。

只是他久久没有说话的態度,却让现场的气氛,变得十分凝重。

“你们下去吧!”

皇帝挥挥手,让其他人都离开凉亭远远地,赵信努力向著开场白,最终开口说出:

“朕和通真先生很喜欢在这清谈,这里没有隔墙有耳,倒显得清净———””

他说完有些后悔,因为这不小心暴露了他的想法。

可是话音落在邓询武这边,却有不同的感受。

今日的陛下,和以前的陛下不同啊。

以前的宋徽宗虽然不至於是老好人一个,但也谈不上有威严。

可今日一句话,却让邓洵武心咯瞪一下。

陛下今天找他是做什么,需要屏退左右,去跟他说些贴心话?

要知道,他可从不是能让皇帝说贴心话的那批人之一。

“陛下—.”

在略微惶恐的同时,邓洵武多出了几分被信任的感觉,心里颇为感动。

“坐吧!”

皇帝转过身,自顾坐下。

邓洵武赶紧走过来,给皇帝倒上茶,小心翼翼。

君臣双方又是一阵沉默,他们两人才记起彼此真的不熟这件事。

宋朝轻武,武官在勤见皇帝的频率远远低於文臣,童贯是个例外,但他例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跟他是宦官出身相关。

邓洵武很想如童贯一般,和风细雨,几句话就能和皇帝打成一片。

当然,若是只谈论公事,他们也不至於如此。

只是皇帝今天是为了策反邓洵武而来,邓洵武却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著什么药。

终於皇帝开口:

“朕想问你一件事,你对联金抗辽的看法,是否还如从前?”

皇帝一句话,让邓洵武汗流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