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贵有贵的道理!(2/2)

方盛鬆了口气,这预付一半的规矩,倒合他心意,又追问:“那第二种,增值费……分红是怎么算?”

“增值费只算『增长的部分』。”孟泽拿起笔,在纸上画了道线,“我先跟您核个基数:您这茶楼最近三个月,平均月营收大概多少?”

方盛囁嚅道:“也就三十贯出头,有时候还不到。”

“那便以『三十贯』为基数。”孟泽笔锋一顿,“不对,你说你每月成本至少要六十贯,那就按照六十贯为基数。

改造后,每个月营收超过六十贯的部分,利润部分我抽两成当增值费。

比如这个月营收涨到一百贯,多出来的四十贯里,按照茶楼利润四成来算,那就是十六贯。

十六贯我拿两成,那就是二千四百六十四文,当然啦,每月营收越多,我拿得越多。

而这个收费的时间,我要收两年时间,也就是说按照一百贯的营收来算,两年二十四个月,我要收到將近七十七贯钱。”

“那……增长部分是按什么算?帐本?”方盛最怕帐目不清,连忙追问。

“当然按您的帐本算,每月初五对帐,找个您信得过的牙人见证,茶水钱我出。”

孟泽笑了笑,“要是连续两个月没超过基数,我免费再给您调方案,直到营收涨上去为止——总不能让您白等。”

方盛眼睛亮了,这第二种方式几乎没什么风险,就是不知道长期合作划不划算,又问:“那第三种,长期合作……每年多少?”

“长期合作,每年一百二十贯钱,起签三年,也就是说三年下来你需要支出三百六十贯。”

方盛闻言倒吸一口凉气。

孟泽笑了笑,道:“这个方案贵,但贵有贵的道理,服务上是绝对值得的。

第一,全年帮您策划十二场主题雅集,每个月一场不重样,避开同行的热门主题。

第二,每季度上门巡检一次,看您的流程有没有走偏,伙计服务到不到位。

第三,您要是遇到急事,比如同行突然跟风办同款雅集,我三天內准能给您出应对方案,帮您保住客流。”

他顿了顿,补充道:“付费也按季度来,每季度付三十贯,不用一次性掏全年的。”

方盛的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了半晌,目光反覆扫过孟泽写在纸上的三种方案,最后落在“一次性諮询费三十贯”那行字上,紧绷的肩膀终於鬆了下来。

他端起早已凉透的茶盏抿了一口,语气里没了之前的忐忑,多了几分篤定:“柳先生,我选第一种。”

孟泽抬眼时,正撞见方盛眼底的清明。

那是老生意人权衡利弊后,不再犹豫的决绝。

方盛舒了一口气,道:“不瞒您说,我这茶楼每月七八十贯的成本压著,夜夜都睡不安稳。

第三种方案虽好,可每年一百二十贯,我现在实在掏不起,总不能拆了东墙补西墙。

第二种倒不用先钱,可我等不起了。

要是两三个月营收还没超六十贯,我这铺子怕是撑不到分润的时候。

第一种方案三十贯虽多,但先付十五贯,不满意还能退一半,风险我担得起。

更要紧的是,您能帮我落地首场雅集,还教伙计做事,等这场雅集办好了,客流能上来,我后续自己照著方案走,也不用再总麻烦您。”

说到这儿,方盛忽然笑了,到柜檯一阵摸索,隨后手上拿著三锭银元宝,轻轻推到孟泽面前:“这十五贯定金,我现在就给您。

您看什么时候能开始做方案?我这边伙计、场地都隨时等著您吩咐。”

孟泽看著桌上的银锭,又看了看方盛眼里的期待,笑著把钱推了回去:“方掌柜別急,咱们先签份文书,把『首场雅集满意度』『定金退还条件』都写清楚,免得后续有误会。

文书擬好,您再付定金不迟,我做事,向来求个『明明白白』。”

方盛闻言更放心了,连连点头:“该当如此!该当如此!柳先生考虑得周到,我这就叫帐房来擬文书!”

说著方盛便起身喊人,脚步都比刚才轻快了几分。

孟泽露出笑容,对於方盛的选择他是预料到的,其实后面两种是他用来解决方盛討价还价的。

若是只给一个方案,方盛肯定要討价还价。

但给了其余两套远比这套更贵的方案,对方就会陷入一种我已经挑选了最便宜的一套,便不会再有討价还价的想法了。

甚至连定金都不会再行剋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