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赵子是知己(2/2)

让赵政不由眼皮一跳,好傢伙楚国有名的贵族全派人来了,可谓给足了赵王面子。

“君上奉我王之命,不远千里来为赵王庆生,如今居住临近王宫的楚国驛馆。”

“君上早有耳闻王孙贤名,待君上閒暇之时,老朽必引荐王孙……”

项昌抚须笑说道。

他嘴里的君上便是楚国春申君,为了遏制魏国日益强大,楚王让黄歇亲自来赵国一趟,打听赵王丹有无对魏国一样忌惮。

最近魏国频繁向定陶运送粮草储存,引发了列国猜忌。

赵、楚两国没有接壤,加国力大不如从前,无疑比魏国更適合成为盟友,无论联合抗秦,还是攻魏,伐齐,有赵国在都能牵制住別国。

赵政想到了先前謁见平原君时,遭到平原君夫人推三阻四,通过荀祭酒之手才將謁帖送到了赵胜手上。

来回费了近月时间,才知道这些封君大人物有多么难见,得益於秦昭襄王超长待机,像他这种秦国王孙怎么说也有数十人。

依常人的想法,就算他能爭秦王之位,也要等熬过秦太子、公子子楚再说,与他交好不能立刻看到成效,谁愿意等这么久。

除了同样身为质子的太子丹,感到同病相怜死马当作活马医来结交外,別人更看重是他对法的见解罢了。

荀子是儒家出身,现今在楚国任兰陵令,就算楚国宫廷震盪也很难影响到。

他则为法家,在楚国发展的法家有几人有好下场?

吴起伏尸楚王依旧被杀,屈原变法失败投江而亡,也难怪李斯跑路去了秦国。

赵政施礼道:“不想春申君远在荆楚也听说过政的微薄之名,岂敢再去叨扰春申君。”

不等对方说话直接拒绝,他出名是为了自保,此时平原君愿意不杀他,就懒得掺和列国之爭。

有那閒心,不如想怎样应对秦国宗室那一关,赵胜也靠不住,只能自己度过。

不给项昌邀请的机会,赵政用藉口告辞,带著赵姬、鲁句践等人揖礼离去。

听著脚步声渐行渐远,项昌抚须的手略微僵硬,愕然望著秦王孙说走就走的背影,洒脱没有丝毫留恋,可他还有话没说完……韩国公子还没来得及引见啊。

回过神来,项昌摇头苦笑道:“王孙明明对楚国颇有好感,为何听到君上之名便走得如此之快?”

“公子,老朽未来得及为引见,还望公子恕罪。”

项昌恭敬对人群中一人拱手赔罪道。

此人年纪三十岁上下,身材清瘦,眉毛浓厚,为人不错只说话时容易结巴,听到项昌感到歉意,立刻回礼拜道:“非,非,非,我怎有责怪项君之意,当初非见赵子著作早已神交已久。”

“纵使今日无缘相识,来日韩非也能递謁帖前去拜见,再者需感激君带我游歷邯郸,非,非虽来赵国数次也未到过邯郸各城。”

“今天色已晚,非就此別过,回驛馆歇息一阵,望君恕罪。”

韩非从韩国游学到楚国,后又拜进荀子门下研习荀学数年,原本还想再多待些时日,不料春申君邸宅却传出数篇法家著作,他仔细阅览不禁骇然大喜,此人书写的篇章,在某些地方简直在想他心中所想,更能畅所欲言。

这下韩非彻夜通读,数夜难眠,到处打听此君姓名。

得知此君为秦王孙,如今在邯郸为质子的消息后,立即收拾行囊,辞別老师荀子与同门,爬山涉水赶来只为见赵子一面。

韩非有一种感觉,赵子必定会是他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