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留在六国有好发展(2/2)

“马服君以小吏身份叱喝君上,不料君上不仅不怒,反嘖嘖称奇,后来又向大王推举,马服君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秦王孙无需等待太久,老夫料想数日內,必有平原君门客携带重金,来驛馆登门赔罪。”

“天下各国封君,除信陵君之外,若论贤者无人能盖君上。”

“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秦国阳泉君皆不如。”

总而言之,荀祭酒就是想宽慰赵政,赵国有平原君招贤纳士,比天下各国好的多。

信陵君魏无忌还在魏国,那平原君的確比不过,可惜信陵君並非魏相。

如今在大梁城里受魏王宠幸的只有龙阳君,据闻去岁魏国变法,似乎也跟龙阳君有千丝万缕的联繫,留在赵国才有好的发展云云。

听到后边,赵政算明白了,荀夫子就是平原吹。

或许是与赵胜关係甚密,因此喜说平原君贤,不然为何不说赵王喜爱招贤纳士,难道邯郸是平原君一手遮天不成?

平原君赵胜好像与秦王嬴稷同年病故,只剩不到一年的命,再贤明又有什么用。

赵政暗想道:“天下之事最害怕业未成,而寿命將尽,假如我能有夏无且、赵佗、张苍的寿命那该多好?”

旋即想到,只要好好养生少些压力,绝不乱用带铅的吉金器具饮酒、食肉,让自己铅中毒,说不准比这三人的命还长。

……

荀瑶得到秦王孙点头允许,將法家十三篇给学宫诸多夫子阅览后,立马笑得合不拢嘴,赶紧环抱一堆竹简,迫不及待离开。

“秦王孙……老夫,田延已经教不了你了。”田夫子神色异常复杂,看完了十三篇,发现弟子对法理解远超自己,如何能將黄老之学教给他。

就算法家篇章中隱约能窥见黄老之学与荀学,终究还是学偏了。

这么好的弟子把路偏向法家,怎不令他痛心,恐怕教授荀学的赵夫子得知此事,也会酸楚不已。

天授之才必能將黄老发扬光大,奈何便宜了法家。

“夫子,我学於黄老之学,即便將来行法家之道,仍心向黄老之学。”

“列国数百年征伐不休,无论贵贱都处於水深火热之中,若將来天下一统,必需要用到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让万姓休养生息。”

赵政笑吟吟的说道。

田延听到这样的话,则容色稍霽,忍不住瞪住自己弟子半晌,说道:“假若你如此看好黄老之道,为何还要以法为夯土基石,可知提出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足以让列国权贵,从此对你憎恨不已。”

“你可知刑法者,少有保全其身,为王前驱哪有好下场,公孙鞅、吴起变法如何?”

“哪怕是公子王孙,面对国內权贵也要谨慎行事,稍有不慎则死无葬身之地。”

顿了顿,田夫子压低声音,贴耳过来道:“政啊,秦、楚变法自毙,赵国又是秦国世仇,只有燕齐才是真正落脚之地。”

“设使將来秦赵有变,可驾马车取路北边,转道至燕齐或留蓟城或至稷下学宫,黄老之道出於齐国,你的学说又源於黄老,齐国田氏眾多,就算齐王心向別国,田氏也能保你。”

人才谁都眼馋,田氏也不例外,只要赵政把才干一直保持下去。

就算在別国犯事逃去齐国避难,田氏也敢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