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再接再励(1/2)

林语堂这番话,已是极为深入的提点了,已经涉及到了考官的个人政见。

张云顿时心生感激,知道林语堂这已是將他视为亲近门生,方才会透露如此重要的信息。

“还有一事,府试之后,便是院试。院试由提学御史主持。现任四川提学御史赵刚,乃是成化二年的进士。

其文采斐然,尤好古文辞。其衡文,於策论之外,对经义文章的辞采、气韵要求更高。

他与周知府,一重文采,一重实学,你需心中有数,早作准备。若能博採二者之长,文章既內容充实,又文辞畅达,则无论府试院试,皆可从容应对。”

张云听得心潮澎湃。林语堂这番话,几乎是將府试、院试的关键窍门和盘托出,为他指明了接下来努力的具体方向。

这不仅省却了他无数摸索的功夫,更是极大地增加了成功的砝码。

他当即起身离席,再次深深一揖,语带哽咽道:“老师如此悉心栽培,倾囊相授,此恩此德,学生……学生不知何以为报!”

林语堂上前扶起他,语重心长地道:“不必如此,你年少英才,心性纯良,实乃可造之材。

为师亦不过是惜才爱才,略尽绵薄之力,望你早日成才,於国於民有所裨益。今日所言,你记於心即可,不必外传。”

“学生必定谨守於心,刻苦攻读,绝不辜负老师今日厚望!”

“好,好。”林语堂欣慰地拍拍他的肩膀,“府试在即,回去好生温书,尤其《春秋》义例、《礼记》篇章,再细细梳理一番,有疑问之处多向王恕求教,经义方面他更在为师之上。”

张云闻听此言,心下当即起了疑惑之心,林语堂如何知道自己老师的情况,两人並未有多少交集啊,莫非……

他还来不及细想,林语堂又继续说话了。

“此外策论则需多关注近期朝廷邸报所言之事,心中要有见解。若有疑难,可隨时来问。”

“是,学生谨遵老师教诲……”

隨后两人又閒谈了几句学问上的事,张云见林语堂面露些许疲色,便知趣地告辞出来。

走到县衙之外,午后的阳光正好,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张云只觉得心中一片光明,先前对府试的些许不確定感已然一扫而空。

与等在门外的张山、张铁头会合后,又返回了李琮家。

李琮三人见他神色,便知收穫极大,四人又在书房中交流了一番所得,张云三人便趁著日头尚早,向李琮告辞乘车返回张家坝。

回村之后,张云將林语堂的指点牢牢记住,却並未对外人言及,只是更加有针对性地调整了自己的备考策略。

他又重新制定了读书计划,每日上午,专心研读《春秋》及三传尤其是《左传》和《胡安国传》,並结合《史记》、《资治通鑑》等相关史实,深刻理解其微言大义,练习经义解题。

下午,则侧重《礼记》及其他经书的註疏,力求融会贯通。

同时,抽出固定时间,阅读能收集到的朝廷邸报或时人议论,了解西北边患、漕运、吏治等当前朝政焦点,並尝试构思策论,锤炼自己的见解。

晚间,则雷打不动地练习书法,务求字跡端正工稳,清晰悦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