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实至名归(2/2)

此时的王璞呆立在原地,仿佛被抽走了所有魂魄。

周围那些讚嘆声、那些对张云的推崇声、那些落在他身上的或嘲讽或怜悯的目光,都像一把把尖刀,刺穿了他最后的自尊和骄傲。

他原本指望凭藉县试一鸣惊人,压过张云,重振王家声威,却不料一败涂地,更是当眾出丑,名声扫地。巨大的落差和羞耻感淹没了他。

他猛地推开人群,失魂落魄地向外跑去,连族人的呼唤也充耳不闻,背影踉蹌,显得无比狼狈淒凉。

而此刻的张云,已被眾多钦佩不已的考生团团围住。

“张案首大才,在下佩服!”

“张兄此文,令我茅塞顿开,获益良多!”

“日后还望张兄不吝赐教!”

“恭喜张案首!”

张云从容地应对著眾人的祝贺和请教,態度谦和,举止得体,毫无骄矜之色,更是贏得了眾人的好感。

李廷、张昶、张掖等人站在外围,看著被眾人簇拥、侃侃而谈的张云,脸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县令林语堂和眾学官看著这一幕,也是抚须微笑,眼中满是讚赏。

“走吧,”林语堂对身旁的学官们笑道,“看来,我犍为县是真的出了一条雏鹰啊,未来可期,未来可期!”

张云整了整衣衫,平復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在眾人钦佩的目光中向林语堂及眾学官走去。

他来到林语堂面前,深深一揖:“学生张云,叩谢县尊及诸位学官秉公甄选……诸位老师提携之恩,学生感激不尽!”

林语堂微微一笑,看著眼前自己看著成长起来的张云颇感欣慰。

他上前一步扶住张云道:“汝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方才之事,本官与诸位同僚皆看在眼里。非是本官等人提携,实乃你自身才学过硬。

这案首之位,是你以真才实学挣来的,我等不过恪尽职守,维护科举之公正罢了。”

这时他又拉著张云的手,拍了拍继续道:“汝年未舞象,便有如此见识与气度,面对无端詰难,能沉稳应对,据理力爭,且言辞有度,不失君子之风,实属难得。”

“老师谬讚,学生愧不敢当。若无老师主持公道,学生纵有百口,亦难辩清白。”张云谦虚的道

林语堂微微頷首,语重心长地道:“县试案首,於你而言,仅是起步。依照惯例,府试、院试通常不会磋落各县案首,你之秀才功名,几乎已是囊中之物。然科考之路道阻且长,切不可因此便生出骄矜懈怠之心。”

张云再次躬身道:“谢老师训示,,敢问老师,这府试、院试与县试有何不同?”

林语堂满意的笑了笑:“府试考较,更为注重经义註疏的精深与融会贯通,尤其《春秋》义例、《礼记》篇章,需得烂熟於心,辨析毫釐。

至於院试,策论时务比重更大,须得洞察地方民情,知晓朝廷大政方针,方能言之有物,切中肯綮。

你之文章,格局已具,於时务亦有见解,此乃长处,然经义根基仍需不断夯实,务求精深。

往后读书,当更注重细微之处,理解圣贤微言大义,同时亦要留心窗外之事,方能知行合一。”

林语堂细细分说,將府试、院试的关窍要点都一一告诉张云。

张云將每一句话都深刻脑海:“老师教诲,字字珠璣,如明灯指路。学生定当勤勉攻读,深研经义,留心时务,绝不辜负老师今日之期望与栽培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