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识人伯乐(1/2)

张仲山和张山一听是“教諭老爷”,惊得手足无措,慌忙之下当即就要行大礼。

“老丈、小哥不必多礼。”李琮温和地抬手虚扶。“今日偶遇,不必如此。”

他目光隨即落在张云身上,“你就是张云?昨日老夫还听廷儿提起过你,说你在学堂勤勉有加,没想到今日竟然就遇到你了,今日进城可是为了购书?”

李廷也好奇地问:“是啊表弟,你抱著包裹,刚从翰墨斋出来,买了什么书?”

张云闻言道:“回教諭,廷表兄,小子今日本是隨二爷进城贩些皮货。小子……小子听闻翰墨斋书多,便想来看看有无合用或价廉的注本,也好……也好为日后进学做些准备。”

他顿了顿,鼓起勇气补充道:“只是书价实在昂贵……小子……小子方才还在想,若有法子能补贴些纸笔书钱便好了……”

李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瞭然和讚赏。

“你本经选的可是《春秋》?”

“正是《春秋》!”

李琮微微頷首:“《春秋》乃是微言大义,非有定力与卓识者不敢轻言以此为根基,你有此志向,很好。”

他目光扫过张云紧紧抱著的布包,“囊中羞涩本就是寒门学子之常情,汝不必过於介怀。”

他安慰一句后继续道:“学问之道,贵在持之以恆,只要你一心向学终有所成……”

李廷这时也在一旁道:“是啊云表弟,《春秋》精妙,我爹也常言其义理深奥,非平常人能通。你若有疑难,不妨请教我爹,他老人家於此道钻研颇深。”

张云闻言心中一动,此刻他的布包里除了银钱,还有这些日子研读夫子所授《春秋》残卷时,结合前世记忆里一些零散史论,所写下的几页心得笔记。

这些笔记虽然还不成体系,但其中確有一些他苦思后得出的、自认为还算新颖的解读。

想到这里他当即解开布包,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抽出那几张写满字的草纸,双手捧到李琮面前:

“教諭!小子……小子虽愚钝,近日读《春秋》僖公年间『城卫』『城楚丘』数条,偶有所得,斗胆……斗胆录下些粗浅心得,不知……不知能否请大人拨冗……指点一二?”

但张云的举动却是让李廷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他没想到张云胆子这么大,竟然当真直接向自己父亲递上心得笔记。

不过他也起了好奇之心,这张云到底写了什么。

一旁的张仲山和张山则始终是大气都不敢出,只能看著张云与两人交谈。

这时也有几个书生打扮的人,走到了书铺门口,本欲上前拜见李琮,就正好见到这一幕。

“这孩童你们可认识,是谁家的,竟如此大胆!”一人向同伴发问。

眾人皆是摇头,都说没见过此童。

“这孩童好生大胆,竟当街向李教諭请教!”

几人顿时对张云也起了兴趣。

另一边,李琮看著张云,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讶异。他本只是隨口勉励几句,没想到这少年竟如此大胆且……有备而来?

他接过那几张草纸,目光落在上面那密密麻麻、却异常工整的小楷上。

起初,他只是隨意扫视。但很快,他的目光凝住了。

“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