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百骑荣归天子詔,一城风雨故都忧(2/2)

“重要的是,你找到了成都王勾结匈奴的证据,让殿下十分欣喜。如今洛阳城里,谁都知道,是成都王殿下,在背后勾结胡人,祸乱国家。”

裴豫又对他一拱手,再次道贺:“在下还要恭喜都尉另外一事。”

“哦?喜从何来?”

“荀家的荀蕤,前些时日,向殿下呈上了一份据说是武乡侯遗作的《论朋党疏》。荀蕤说了,此疏,是你献给他的。殿下读完,抚掌大讚,称此文足以安天下。”

裴豫最后提醒道:“刘兄,速速隨我回城吧。七月便有大朝会,你是缺不了的。”

听著裴豫的话,刘奚自己都有些恍惚。

他都快忘了,自己还曾抄过一份《论朋党疏》。

当初將此文送与荀蕤,不过是想借荀家之名,作一块晋身的敲门砖。

却没想到,荀蕤竟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將此文公之於眾。

不,这恐怕不是荀蕤的意思,而是他父亲的意思。

毕竟荀彧的爹,当了司马颖的属官,这时候要藉机撇清关係了。

刘奚的思路,瞬间变得清晰。

司马越,这是要借著这篇所谓的武侯遗作,將远在鄴城的司马颖,彻底打成小人之党。

而司马越嘛,当然是君子之党。

一旦占据了这君子的大义名分,那下一步,自然便是名正言顺的征討。

七月大朝会,怕不是朝会,而是誓师大会。

看来洛阳城里那场兄友弟恭的戏码,是彻底演不下去了。

就在刘奚心思百转之际,他身旁的薛亢和薛徒,早已激动得满脸通红。

二人虽然只是得了从九品的末等閒职,但这却是他们薛家数代人,梦寐以求的正式官身。

若非使者当前,礼数要紧,这兄弟二人,怕是已经当场高呼出声,相拥而泣了。

薛亢觉得自己確实没有跟错人!

接下来与李矩定下长远之策后,刘奚便准备返回洛阳。

他告別了李矩和前来送行的薛氏兄弟,带著他亲手挑选出的一百名精锐,踏上了归途。

这一百骑,皆是从降卒中,挑选出的胡化汉儿与羯人。

而禁军诸將士,大部分留在了河东充当军官。

他们身穿崭新的皮甲,腰佩环首刀,骑著从河东缴获的良马。

虽然面孔带著异族之相,但队列整齐,行动间,自有一股百战精兵的悍勇之气。

当初刘奚只带三十骑离开洛阳。如今却是百骑浩浩荡荡而归。

洛阳城门处,戒备森严。

守门的禁军,早已换了一批全新的面孔,眼神警惕,盘查著每一个进出之人,气氛远比刘奚离开时要紧张得多。

裴豫上前,出示了东海王府的信物,守门將士才恭敬地放行。

“城中的禁军,都换了?”

进入城中,刘奚看著街道上巡逻的兵士,问身旁的裴豫。

裴豫压低声音,在他耳边说道。

“都是东海王新换的人。原先驻守在城外的中护军石超,是成都王的心腹。如今,他的人,死的死,贬的贬,都已换了个乾净。”

“那石超呢?”

“命不久矣。”裴豫冷笑一声,“如今正像一条丧家之犬,躲在城外的一处坞堡里,不敢露面。”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不屑。

“说到底,还是成都王自己昏了头。他在鄴城大兴土木,宠信小人,不理政事。人心尽失,天怒人怨,败亡是早晚的事。”

刘奚默默听著,没有说话。

裴豫见他神情凝重,以为他还在为朝局忧心,便笑著继续说道。

“成都王倒行逆施,已是冢中枯骨。殿下扫平他,不过是时间问题。”

他凑近一些,声音中带著难掩的兴奋。

“待清扫了鄴城,”他说道,“这朝堂,便又是另一番气象了。到那时,正是我等,为殿下、为大晋,重整乾坤的时候。”

他说得热络,疯狂暗示,自己这些人將成为从龙之臣。

刘奚虽然不是司马越的僚属,在裴氏看来,也算司马越的人。

毕竟如果司马越打贏了,將获得巨大无比的政治声望,如同当年的司马炎结束乱世一般。

然后藉此威风,废掉傻子皇帝司马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刘奚却依旧沉默。

他只是沉默地骑在马上,看著眼前这座即將被拖入更大风暴的都城。

重整乾坤?

刘奚心中暗自冷笑。

真的会有那么简单吗?

真有这么简单,自己还在河东折腾匈奴人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