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二甲第一名【求追读】(1/2)

保和殿內,就在李嘉轩要將草稿纸內容往答卷誊写时,他突然看到了之前没在意的细节:“亲奉皇太后明教”。

李嘉轩想起李崇武吐槽过皇上就是个傀儡,所以他最后稳妥起见,还是捨去了加强皇上权利的內容。

李嘉轩这次的答卷思路很广阔,因为很多內容都是之前和李崇武探討得来的。

看著手里的试卷,他在心里想著:你一定会让考官眼前一亮吧!

殿试收卷后,试卷先由弥封官弥封(遮盖考生姓名、籍贯),再由誊录官用硃笔誊抄(防止认出笔跡),最后送“读卷官”评阅。

阅卷时,几个考官对李嘉轩的试卷都十分满意,所以他的答卷被画了很多圈,圈就是取中的意思,圈越多就代表对卷子越满意。

不过出乎考官意料的是,在评完卷子拆档时候,考官们得知了李嘉轩的会试排名,眾人都感到可惜。

因为按照往常规矩,殿试基本会延续会试前十名的排名。

但不出意外的意外还是发生了,今年光绪亲自查看了试卷。

这位刚刚执政不久的皇帝,对於一些陈词滥调完全不感兴趣,他对革新意识的考生情有独钟,而李嘉轩这份富有韜略的答卷就映入他的眼帘。

光绪很是满意这份答卷,在阅读时频繁叫好,虽然知道李嘉轩的会试排名靠后,但因为对他的试卷十分满意,光绪皇帝还是亲自他拔擢至二甲第一名,也就是殿试的第四名。

最终本次殿试结果出炉了: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共录取进士318人。

定名次后的次日也就是四月二十五日,在太和殿举行了“传臚”大典,按照流程鸿臚寺官员先宣读名次:

一甲前三名赐进士及第:

状元:刘福姚(广西临桂人),授翰林院修撰。

榜眼:吴士鉴(浙江钱塘人),授翰林院编修。

探:陈伯陶(广东东莞人),授翰林院编修。

鸿臚寺官员读完一甲,接著就读道:二甲第一名:李嘉轩(江苏苏州人)及二甲、三甲考生分別获“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

李嘉轩在下方听到自己居然是二甲第一名,此时他心中的豪气直衝云霄。他认为皇上是懂自己的,这一刻他要报效朝廷的心不可言喻。

李嘉轩现在的样子,也再次印证了科举是古代笼络士绅阶层的最好武器。

传臚大典后后,李嘉轩想著李家的危机,所以第一时间就派李大,將自己中进士的消息传回苏州。

李大快马飞驰好几天,路上没有丝毫耽搁,赶紧將书信带到了苏州李家。

因为李崇文这次又没中举,他的心情十分低落,妻子正在陪著他在院子里散心。

突然看到李大风尘僕僕的进来,李崇文以为出了什么事情,赶忙迎了上来。

当得知是父亲中进士的消息时,李崇文喜极而泣,隨后立刻安排人准备好鞭炮。

隨后李崇文赶紧通知家人,看到人到齐后,他赶忙拆开信件大声念了起来:

“爹这次中了,而且是二甲第一名、赐进士出身。”

“爹还说:蒙圣上恩典,特授予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